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下列关于物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

下列关于物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了理想模型——质点

B.在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利用等效替代方法最基本的原则是必须保持效果相同

C.利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使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D.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AB 【解析】 试题分析:A、质点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抓住了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的是理想模型;正确 B、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用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代替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在研究时两种情况让橡皮筋伸长到相同的长度和方向,保证效果相同;正确 C、利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使用了控制变量法;错误 D、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采用了微小量放大法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 故选AB 考点:物理思维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名质量为60 kg的工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着的升降机底板上.他看到升降机上挂着一个重物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 N ,已知该重物的质量为5 kg. 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  (g取10 m/s2)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先根据受力情况判断重物的加速度的方向,并指出重物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再求出重物的加速度的大小.

(2)这时该工人对升降机底板的压力是多大?

(3)如果悬挂测力计的悬线突然从A点断开,则此时重物的加速度有何变化?

 

查看答案

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保持1.0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去追赶前面的乙车,此时乙在甲的前方37.5m处以5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

(1)经过多长时间甲能追上乙?追上时甲离出发点多远?

(2)在追赶过程中,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之间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少?

(3)已知甲车的质量是1200kg,甲车在追赶乙车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1000N,则甲车输出的牵引力应是多大?

 

查看答案

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质量为m的木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拉动木块,如图所示,使木块恰好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斜面始终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画出木块的受力图.

(2)求出水平拉力F的大小.(用m、θ、μ、g等已知量来表示)

 

查看答案

如图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2)某同学在实验中取得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其中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打B点时小车瞬时速度vB=         m/s.小车运动加速度a=           m/s2  

(本题结果要求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3)该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根据测得小车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下图,他发现作出的a-F图线不过坐标原点,于是仔细查找原因,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调整,下列调整方案可行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增加小车的质量

B.将电火花计时器换为电磁打点计时器

C.适当垫高长木板的右端

D.减小砂桶内砂的质量

 

查看答案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应进行的步骤有:

A.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0,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线方向

B.选定一个合适的标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F1、F2和F的图示,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分力的箭头端连接,分析合力与两个分力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C.记下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以及结点的位置,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D.在桌上平放一块方木块,在方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根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E.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F.改变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看看是否与第一次得出的结论一致

(1)将上述各步骤,按合理操作排序: ED (用字母表示)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