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

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__________;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__________;

(ⅲ)在物块Q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__________;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ii)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1)(ⅰ)mgR   (ⅱ) (ⅲ)mgR -  (ⅳ) (2)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或接缝B处不平滑等) 【解析】(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mgR;由平抛运动规律,可得s=vt,h=gt2,解得物块从C点抛出时的速度v=s。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mv2=。由动能定理,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mgR -;由Wf=μmgL解得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他的可能是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接缝B处不平滑等。 【考点定位】 考查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动能定理及其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E为直流电源,G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圆柱形电极,P是木板,CD为两个探针,S为开关。现用上述实验器材进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木板P上有白纸、导电纸和复写纸,最上面的应该是________纸;

(2)用实线代表导线将实验器材正确连接。

 

查看答案

在学校运动场上50 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 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 m。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   )

A.2                B.4                C.6                D.8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30°,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此过程中,物块的(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动能损失了2mgH

B.动能损失了mgH

C.机械能损失了mgH

D.机械能损失了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mgH

 

查看答案

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2 s,它们运动的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t=2 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

 

查看答案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 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127分钟。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月球的半径为1.74×103 km。利用以上数据估算月球的质量约为(   )

A.8.1×1010 kg       B.7.4×1013 kg       C.5.4×1019 kg       D.7.4×1022 k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