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他用带有游标尺的测量头(如图乙所示)测量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亮条纹(将这一条纹确定为第一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再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7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情况如图丁所示,则图丁的示数x2= mm。如果实验所用双缝之间的距离d=0.2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cm。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光的波长λ= m(保留2位有效数字)。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用插针法测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已确定好入射方向AO,插了两枚大头针P1和P2,如图所示(①②③是三条直线)。在以后的操作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①线上
B. 在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③线上
C. 若保持O点不动,减少入射角,在侧调整观察视线,另外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①线上
D. 若保持O点不动,增大入射角,在侧调整观察视线,看不清P1和P2的像,这可能是光在界面发生全反射
我国科学家研制“两弹”所涉及的基本核反应方程有:
(1) U+n→Sr+Xe+kn
(2) H+H→He+dn
关于这两个方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方程(1)中k=10,方程(2)中d=1
B.方程(1)中k=6, 方程(2)中d=1
C.方程(1)属于轻核聚变
D.方程(2)属于α衰变
目前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MHz~1000 MHz的范围内,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真空中,上述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波长在30m~150m之间
B.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C.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
D.测出从发射无线电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的时间,就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
(17分)如图所示,在坐标系xoy的第一、第三象限内存在相同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面向里;第四象限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自y轴的P点沿x轴正方向射入第四象限,经x轴上的Q点进入第一象限,随即撤去电场,以后仅保留磁场。已知OP=d,OQ=2d,不计粒子重力。
(1)求粒子过Q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一定值B0,粒子将以垂直y轴的方向进入第二象限,求B0;
(3)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另一确定值,经过一段时间后粒子将再次经过Q点,且速度与第一次过Q点时相同,求该粒子相邻两次经过Q点所用的时间。
(14分)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导轨电阻不计,上端a、b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且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后放在导轨上。初始时刻,弹簧恰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具有沿轨道向上的初速度v0。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弹簧的中心轴线与导轨平行。
(1)求初始时刻通过电阻R的电流I的大小和方向;
(2)当导体棒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时,速度变为v,求此时导体棒的加速度大小a;
(3)导体棒最终静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求导体棒从开始运动直到停止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