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现有下列器材:待测干电池一节,电流表G(满偏电流为2.5mA,内阻为199Ω),定值电阻R
1=1.0.Ω,定值电阻R
2=99.5.Ω,电阻箱R(0~99.9Ω),开关、导线若干.
(1)请在所给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其中定值电阻应选用______(选填“R
1”或“R
2”);
(2)某同学实验测出了电阻箱的电阻R和电流表G的示数I
g,记录数据(见下表).请在下面坐标图中描点作出
-R图线.
次数/物理量 | 1 | 2 | 3 | 4 | 5 | 6 |
R/Ω | 1.6 | 2.1 | 2.2 | 3.2 | 4.2 | 5.6 |
It/mA | 2.25 | 2.00 | 1.67 | 1.50 | 1.25 | 1.00 |
/(mA)-1 | 0.44 | 0.50 | 0.60 | 0.67 | 0.80 | 1.00 |
(3)根据图线可求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为r=______Ω.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对实验室的一个多用电表中的电池进行更换时,发现里面除了一节1.5V的干电池外,还有一个方形的层叠电池.为了测定层叠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室中提供如下器材:
A.电流表A
1(满偏电流l0mA,内阻10Ω);
B.电流表A
2 (0~0.6~3A,内阻未知);
C.滑动变阻器R
(0~100Ω);
D.定值电阻R(阻值990Ω);
E.开关S与导线若干.
(1)该同学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请你按照电路图在图中完成实物连线
(2)该同学根据上述设计的实验电路测出多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I
1一I
2图线(I
1为电流表A
1的示数,I
2为电流表A
2的示数),则由图线可似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研究沙堆的形成,测出了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观察沙堆的形成,发现由漏斗落下的细沙总是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小圆锥体.继续下落时,细沙沿圆锥体表面下滑,当圆锥体的母线与底面夹角达到一定角度时,细沙不再下滑.如此周而复始,使圆锥体状的沙堆不断增大,如图.由此得出结论:沙堆的形成与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有关.该小组只用一把皮卷尺就测定了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①该小组必须测定的物理量是沙堆底面的周长S和______;
②动摩擦因数与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斜面体B仍静止,斜面体的质量为M,则水平地面对斜面体( )
A.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B.物块A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mgsinθ的大小关系无法判断
C.支持力为(m+M)g
D.支持力小于(m+M)g
查看答案
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
1:n
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其输入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Ω的电阻.则( )
A.流过电阻的电流是10A
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
V
C.经过1分钟电阻发出的热量是6×10
3J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
3W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B.卫星C的运行速度大于物体A的速度
C.卫星B的加速度大小不变
D.卫星B在P点的运行加速度与卫星C相同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