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亚里士多德用快慢描述物体的运动,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在量子力学,如光子说、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解析】 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他用快慢描述物体的运动,故A错误. B、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B正确. C、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故C错误. D、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在量子力学,如光子说、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故D错误.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
A.牛
B.千克
C.瓦
D.焦耳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
B.研究运动员百米赛跑起跑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总时间时,火车可以看作质点
D.研究原子核结构时,因原子核很小,可把原子核看作质点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水平轨道AB与位于竖直面内半径为R=0.90m的半圆形光滑轨道BCD相连,半圆形轨道的BD连线与AB垂直.质量为m=1.0kg可看作质点的小滑块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从水平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到达水平轨道的末端B点时撤去外力,小滑块继续沿半圆形轨道运动,且恰好能通过轨道最高点D,滑块脱离半圆形轨道后又刚好落到A点.g取10m/s2,求:
(1)滑块经过B点进入圆形轨道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在AB段运动过程中恒定外力F的大小.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如图所示,MN、PQ是平行金属板,板长为L,两板间距离为manfen5.com 满分网,PQ板带正电,MN板带负电,在PQ板的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负电粒子以速度v.从MN板边缘沿平行于板的方向射入两板间,结果粒子恰好从PQ板左边缘飞进磁场,然后又恰好从PQ板的右边缘飞进电场.不计粒子重力.求:
(1)两金属板间所加电压U的大小
(2)从Q处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θ
(3)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一质量m=0.5kg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θ=37°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做出了小物块上滑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判断滑块最后能否返回斜面底端?若能返回,求出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若不能返回,求出滑块停在什么位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