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静止地放在动摩擦因素为μ水平地面上,...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静止地放在动摩擦因素为μ水平地面上,物体的初始位置在A处,离A处2R的B处固定放置一竖直光滑半圆形轨道,轨道的半径为R,最低点与地面相切;空中有一固定长为manfen5.com 满分网木板DE,E与轨道最高点C的正下方水平距离为manfen5.com 满分网,竖直距离为manfen5.com 满分网,现给物体施加一水平方向、大小为F的恒力,运动一段距离R后撤去恒力F,假设物体能够达到B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
(2)物体如能通过最高点C,则经过C点的最小速度大小为多少?
(3)物体要经过C点打到木板DE上,讨论F的取值范围?

manfen5.com 满分网
(1)物体从A运动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即可求得B的速度; (2)当物体恰好经过C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即可求解; (3)物体恰好经过C点时,从C飞出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结合动能定理即可求解. 【解析】 (1)物体从A运动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① 得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 (2)当物体恰好经过C点时,设其速度为vc1有 mg=┅┅②   解得: ③ 物体经过C点的最小速度大小为 (3)物体恰好经过C点时,从C飞出做平抛运动,有 vc1t=x┅┅④ ┅┅⑤ 由③④⑤得x=R且小于x<=2R,物体能落在木板DE上  物体从A到C过程有: F1R-┅┅⑥ 由③⑥得:F1= 当物体以速度为vc2从C点抛出恰好到达D点,则 ┅┅⑦ ┅┅⑧ 物体从A到C过程,有F2R-┅┅⑨ 由⑦⑧⑨得:F2=(2μ+4)mg 要使物体经过C点打到DE上,则F的取值范围为: 答:(1)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为; (2)物体如能通过最高点C,则经过C点的最小速度大小为; (3)物体要经过C点打到木板DE上,F的取值范围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轻质细线吊着一质量为m=0.32kg,边长为L=0.8m、匝数n=10的正方形线圈总电阻为r=1Ω.边长为manfen5.com 满分网的正方形磁场区域对称分布在线圈下边的两侧,如图甲所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从t=0开始经t时间细线开始松驰,g=10m/s2.求:
(1)在前t时间内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
(2)在前t时间内线圈的电功率;
(3)求t的值.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1)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manfen5.com 满分网
①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应该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B、应该选用点迹清晰,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的纸带.
C、操作时应先放纸带再通电.
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6V的交流电源上.
②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重锤,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
③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为打下的第1个点,C、D、E、F为距A较远的连续选取的四个点(其他点未标出).C、D、E、F到A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重锤的质量为m,电源的频率为f,实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以上条件写出:打下D点时重锤速度表达式v=______
3
-manfen5.com 满分网查看答案
两个质量和电荷量都相同的带电粒子a、b,以不同的速率对准圆心O沿着AO方向射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其运动轨迹如图.若不计粒子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a粒子动能较大
B.b粒子速率较大
C.b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a=Tb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虚线AB和CD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相交于O点,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分别处于椭圆的两个焦点M、N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A、B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
B.C、D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
C.在虚线AB上O点的场强最大
D.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O处的电势能小于在B处的电势能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c是大气层上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质量相同且小于c的质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
C.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D.b、c的向心力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