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线,折射光线分成a、b两束,则( ) A...
如图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线,折射光线分成a、b两束,则( )
A.a、b两束光相比较,a光的折射率较大
B.若b光束恰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也能
C.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则从水面上方观察b光先消失
D.采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光源,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U
ab=U
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较高
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电势能较大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较大
D.带电质点通过Q点时的加速度较大
查看答案
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2和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的结论正确的是( )
A.0~t
1,
=
B.t
1~t
2,
=
C.t
1~t
2,
>
D.t
1~t
2,
<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查看答案
图1中B为电源,电动势ε=27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R
1=500Ω,R
2为光敏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
1=8.0×10
-2 m,两极板的间距d=1.0×10
-2m.S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l
2=0.16m.P为一圆盘,由形状相同、透光率不同的三个扇形a、b和c构成,它可绕AA′轴转动.当细光束通过扇形a、b、c照射光敏电阻R
2时,R
2的阻值分别为1000Ω、2000Ω、4500Ω.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速度v
=8.0×10
6m/s连续不断地射入C.已知电子电量e=1.6×10
-19C,电子质量m=9×10
-31kg.忽略细光束的宽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及电子所受的重力.假设照在R
2上的光强发生变化时R
2阻值立即有相应的改变.
(1)设圆盘不转动,细光束通过b照射到R
2上,求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 (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设转盘按图1中箭头方向匀速转动,每3秒转一圈.取光束照在a、b分界处时t=0,试在图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0-6s间).要求在y轴上标出图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值.(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按画出的图线评分.)
查看答案
如图,质量为m
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
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
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
1十m
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