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①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运动.
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人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0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N,小车的质量为0.2kg.
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E
k,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 O-B | O-C | O-D | O-E | O-F |
W/J | 0.0432 | 0.0572 | 0.0734 | 0.0915 | ______ |
△Ek/J | 0.0430 | 0.0570 | 0.0734 | 0.0907 | ______ |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E
k,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③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
-3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_kg(g取9.8m/s
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同学猜想可能与两电荷的间距和带电量有关.他选用带正电的小球A和B,A球放在可移动的绝缘座上,B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玻璃棒C点,如图所示.
实验时,先保持两球电荷量不变,使A球从远处逐渐向B球靠近,观察到两球距离越小,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再保持两球距离不变,改变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观察到电荷量越大,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
实验表明: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其距离的______而增大,随其所带电荷量的______而增大.
此同学在探究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选填:“累积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或“演绎法”).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边长为L、不可形变的正方形导线框内有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区域,其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B=kt(常量k>0).回路中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
,滑动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定值电阻R
1=R
、R
2=
.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不考虑虚线MN右侧导体的感应电动势,则( )
A.R
2两端的电压为
B.电容器的a极板带正电
C.滑动变阻器R的热功率为电阻R
2的5倍
D.正方形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KL
2
查看答案
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在t=0到t=l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
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
图l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25s时的波形图,已知c位置的质点比a位置的晚0.5s起振,则图2所示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可能位于( )
A.a<x<b
B.b<x<c
C.c<x<d
D.d<x<e
查看答案
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81”运行的行星“G1-58l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O℃到40℃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Gliese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1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
B.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
倍
C.该行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
倍
D.由于该行星公转速率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米尺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长度一定会变短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