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底端与半径R=0.4m的光滑半圆轨道BC平滑相连,O为轨道圆心,BC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C两点等高.质量m=1kg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等高的D点,g取10m/s
2,sin37°=0.6,cos37°=0.8.
(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使滑块能到达C点,求滑块从A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
的最小值.
(3)若滑块离开C处的速度大小为4m/s,求滑块从C点飞出至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D.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2)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1所示,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能产生______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频率最大的光子是从n=4的能级向n=______的能级跃迁所产生的.
(3)如图2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质量为2m的小明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木箱相对于冰面的速度为v,接着木箱与右侧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反弹后被小明接住,求小明接住木箱后三者共同速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
(选修模块3-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红外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
C.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D.两列波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稳定不变的
(2)如图1所示是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2m/s,则x=1.5m处质点的振动函数表达式y=______cm,x=2.0m处质点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cm.
(3)如图2所示,半圆玻璃砖的半径R=10cm,折射率n=
,直径AB与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光a以入射角i=60°射向玻璃砖圆心O,结果在屏幕MN上出现两光斑,求两光斑之间的距离L.
查看答案
(选修模块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液体的分子势能与液体的体积无关
B.为了保存玉米地水分,可以锄松地面,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
C.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引起的
D.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2)如图甲所示是一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图中三条等长线AB、AC、AD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由此得出晶体具有______的性质.如图乙所示,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平衡距离r
,因此表面层分子间作用表现为______.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p
=1.0×10
5Pa,线段AB与V轴平行.
①求状态B时的压强为多大?
②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为10J,求该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较粗的铜丝和铁丝相隔较近距离插入苹果中,制成了一个苹果电池,现在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来测定苹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好合适的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电源的电流I,记录多组U、I的数据,填入事先设置的表格中,然后逐渐增大铜丝和铁丝插入的深度,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按照插入深度逐渐增加的顺序,利用相应的实验数据,在U-I坐标系中绘制图象,如图乙中的a、b、c所示.
(1)实验器材有:电流表(量程1mA,内阻不计);电压表(量程1V,内阻约1kΩ);滑动变阻器R
1(阻值0~200Ω);滑动变阻器R
2(阻值0~10kΩ),该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 (选填“R
1”或“R
2”).
(2)某同学根据正确设计的电路将图甲中实物图连接出一部分,请将剩余部分连接起来.
(3)在该实验中,随电极插入的深度增大,电源电动势______,电源内阻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图线b对应的电路中,当外电路总电阻R=2000Ω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P=______W(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竖直上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某同学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读数如图甲所示,小球直径为______cm.图乙所示弹射装置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小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2.55ms、5.15ms,由此可知小球通过光电门A、B时的速度分别为v
A、v
B,其中v
A=______ m/s.
(2)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B间的距离h,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只需比较______
A
2-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