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所示的是安全恒温饮水机的自动控制电路.左边是一个对水加热的容器,内有密封绝缘的电热丝发热器和接触开关J,只要有水浸没J,它就会导通.R
X是一个热敏电阻,低温时呈现高电阻,达到高温时(如水的沸点)呈现低电阻.R
Y是一个可变电阻,低温时R
X>>R
Y,高温(水的沸点)时R
X<<R
Y.中间虚线框内是一个逻辑门,A、B是逻辑门的输入端,Z是输出端.当A、B输入都为高电势时,Z才输出高电势.右边阴影框K内是一个继电器,当Z输出高电势时电磁线圈中有电流,S被吸动闭合,发热器工作.
(1)根据题意,填空:中间虚线框内是一个______逻辑门,该逻辑门的输入端A实现对______条件的控制、输入端B实现对______条件的控制.
(2)该加热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220V,内电阻为3.2Ω,电热器是一根额定电流为5A、总阻值为200Ω的均匀电阻丝制成的圆环形滑动变阻器,如图(乙)所示.求该电路安全工作时,电源的可能最高效率和可能最大输出功率分别是多少?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与水平面成θ=37°的光滑斜面与一光滑圆轨道相切于A点,斜面AB的长度 s=2.3m.让物体(可视为质点)从B点静止释放,恰能沿轨道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C,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取sin37°=0.6,cos37°=0.8),
(1)求圆轨道的半径R.
(2)设物体从C点落回斜面AB上的P点,试通过计算判断P位置比圆心O高还是低.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水平固定的柱形气缸,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面积S=10cm
2,与缸壁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
=5N.气缸的长度为10cm,前端的卡口可防止活塞脱落.活塞与气缸壁的厚度可忽略,外界大气压强为10
5Pa.开始时气体体积为90cm
3,压强为10
5Pa,温度为27℃.求:
(1)温度缓慢升高到37℃时,气体的压强.
(2)温度缓慢升高到127℃时,气体的压强.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
,即可求得不同温度时的气体压强.该同学的分析正确吗?如果正确,请按他的思路求解;如果不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并求出正确的结果.
查看答案
利用图1装置可以测定油漆喷枪喷射油漆雾滴的速度.
(1)将直径D=40cm的纸带环,安放在一个可以匀速转动的转台上,纸带上有一狭缝A,A的正对面有一条标志线.油漆喷枪放在开有狭缝B的纸盒里.转台以角速度ω=2.1rad/s稳定转动后,开始喷漆.仅当狭缝A和B正对平行时,雾滴才能在纸带内侧留下痕迹.改变喷射速度重复实验,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的痕迹 a、b、c、d.将纸带取下放在刻度尺下(如图2).
已知
,则:速度最大的雾滴所留的痕迹应为______点,该点离标志线的距离为______cm,该喷枪喷出的雾滴的最大速度为______m/s,若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该测量值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若将喷枪和开有狭缝的纸盒置于转台上(如图3).喷枪固定于转轴上不随台转动,而纸盒随转台转动,且使狭缝A和狭缝B始终正对.开动转台,转台以角速度ω稳定转动.改变喷射速度,重复实验四次.(已知
)则:______
(A) 喷枪喷出液滴一定不会从狭缝A射出
(B) 喷枪喷出液滴可能会从狭缝A射出
(C) 只要时间足够长,纸带上将到处留下液滴的痕迹
(D) 速度越快的液滴在纸带上留下的痕迹离狭缝A越近.
查看答案
某同学给实验室的一个多用电表更换电池时发现,里面除了一节1.5V的干电池外,还有一个方形的电池(层叠电池),如图甲所示.
为了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室中提供有下列器材:
A.电流表G(满偏电流10mA,内阻10Ω)
B.电流表A(0~0.6A~3A,内阻未知)
C.滑动变阻器R(0~100Ω,1A)
D.定值电阻R
(阻值990Ω)
E.开关与导线若干
(1)该同学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请你按照电路图在丙图上完成实物连线.
(2)丁图为该同学根据上述设计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
1一I
2图线(I
1为电流表G的示数,I
2为电流表A的示数),则由图线可以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1=
V,内阻r
1=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另一位同学也找到了一块层叠电池,利用上面的实验连接进行测量,初始时滑片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电键后发现滑片向左滑过一段距离X后电流表A才有读数,于是该同学根据测出的数据作出了两个电流表读数I
1、I
2与x的关系图,如图戊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此电池的电动势为E
2=
V,内阻为r
2=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三角尺测量小球的直径 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 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 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 t
2;
G.以 t
2 为纵坐标、l 为横坐标,作出 t
2-l 图象.
(1)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 t
2-l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拟合得到方程为:t
2=404.0l+3.5(s
2).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m/s
2.(取π
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图象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A) 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 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全振动的次数
(C) 不应作 t
2-l 图象,而应作 t-l 图象
(D) 不应作 t
2-l 图象,而应作 t
2-(l+
d)图象.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