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面的U型金属导轨abcd,电阻不计,导轨间距L=1.0m,左端接有电阻R=2Ω.金属杆PQ的质量m=0.2Kg,电阻r=1Ω,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μ=0.2,滑动时保持与导轨垂直.在水平面上建立x0y坐标系,x≥0的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磁场,磁感应强度仅随横坐标x变化.金属杆受水平恒力F=2.4N的作用,从坐标原点开始以初速度v
=1.0m/s向右作匀加速运动,经t
1=0.4s到达x
1=0.8m处,g取10m/s
2.
求:
(1)磁感应强度与横坐标x应满足的关系;
(2)金属杆运动到x
1处,PQ两点间的电势差;
(3)金属杆从开始运动到B=
T处的过程中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倾角θ=30°、长L=2.7m的斜面,底端与一个光滑的1/4圆弧平滑连接,圆弧底端切线水平.一个质量为m=1kg的质点从斜面最高点A沿斜面下滑,经过斜面底端B恰好到达圆弧最高点C,又从圆弧滑回,能上升到斜面上的D点,再由D点由斜面下滑沿圆弧上升,再滑回,这样往复运动,最后停在B点.已知质点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g=10m/s
2,假设质点经过斜面与圆弧平滑连接处速率不变.求:
(1)质点第1次经过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质点从A到D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3)质点从开始到第8次经过B点的过程中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
查看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
D.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则原子核越稳定
(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n为量子数.在 氢原子核外电子由量子数为2的轨道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轨道的过程中,将______(填“吸收”、“放出”)光子.若该光子恰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一群处于量子数为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在向基态跃迁过程中,有______种频率的光子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3)太阳内部四个质子聚变成一个粒子,同时发射两个正电子和两个没有静止质量的中微子.若太阳辐射能量的总功率P,质子、氦核、正电子的质量分别为m
p、m
He、m
e,真空中光速为c.求t时间内参与核反应的质子数.
查看答案
(选修模块3-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全息照片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
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距变宽
C.如果测量到来自遥远星系上的元素发出的光波长变长,这说明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可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2)如图1为频率f=1Hz的波源产生的横波,图中虚线左侧为A介质,右侧为B介质.其中x=14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则
该波在A、B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之比v
A:v
B=______.若图示时刻为0时刻,则经0.75s处于x=6m的质点位移为______cm
(3)如图2所示,某种液体的液面下h处有一点光源S,若将一半径为R不透明的薄片置于液面,其圆心O在S的正上方,恰好从液面上任一位置都不能看到点光源S.真空中光速用C表示.求光在液体中的传播速率v.
查看答案
(选修模块3-3)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都增大
B.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C.分子间的距离r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D.气体自发的扩散运动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2)如图所示,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活塞距缸口0.2m,活塞面积10cm
2,大气压强1.0×10
5Pa,物重50N,活塞质量及活塞与气缸的摩擦不计.缓慢升高环境温度,使活塞刚好升到缸口,封闭气体吸收了60J的热量.则封闭气体的压强_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气体的内能变化量为______ J.
(3)一种油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用注射器测出n滴油的体积为V.将其中一滴滴在广阔水面形成面积为S的单分子油膜,推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
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测定某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定值电阻R
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内阻不大于2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B.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Ω、额定电流1A)
C.定值电阻(阻值1Ω、额定功率5W)
D.定值电阻(阻值10Ω、额定功率10W)
(1)要正确完成实验,定值电阻R
应选择______,滑动变阻器R应选择______ (填代号).
(2)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读出伏特表和电流表的多组数据U、I,如下表,在图乙中作出U-I图象.利用图象求得电源电动势E=______,内阻为r=______.
U/V | 1.27 | 1.21 | 1.06 | 0.92 | 0.78 |
l/A | 0.15 | 0.20 | 0.30 | 0.40 | 0.50 |
(3)实验所得电动势与内阻均存在误差,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