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上端系一质量不计的环,环套在光滑水平杆上,在细线的下端另一...

manfen5.com 满分网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上端系一质量不计的环,环套在光滑水平杆上,在细线的下端另一个质量为m的铁球(可视作质点),球离地的高度h=L,当绳受到大小为3mg的拉力时就会断裂.现让环与球一起以manfen5.com 满分网的速度向右运动,在A处环被挡住而立即停止,A离右墙的水平距离也为L.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在环由运动到被挡住而立即停止瞬间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2)在环停止以后的运动过程中,铁球的第一次碰撞点离墙角B点的距离是多少?
(1)在环由运动到被挡住而立即停止后,小球立即以速率v绕A点做圆周运动,由重力与绳子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绳子的拉力,再求解拉力的变化量. (3)在环停止以后,若绳子断裂,小球将做平抛运动.假设小球直接落在地面上,求出水平位移,分析小球能否与墙碰撞.若与墙碰撞,碰撞后小球水平方向仍做匀速运动.再由运动学公式求解铁球的第一次碰撞点离墙角B点的距离. 【解析】 (1)在环被挡住而立即停止后,小球立即以速率v绕A点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有:F-mg=m 解得,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F=3mg 所以绳对铁球的拉力变大,增加为F-mg=2mg. (2)根据计算可知,在环被A挡住的瞬间绳恰好断裂,此后小球做平抛运动. 假设小球直接落到地面上,则:h=L= 球的水平位移:x=vt=2L>L 所以小球先与右边的墙壁碰撞后再落到地面上 设球平抛运动到右墙的时间为t′,则t′= 小球下落的高度h′== 所以求的第一次碰撞点距B的距离为:H=L- 答: (1)在环由运动到被挡住而立即停止瞬间绳对铁球的拉力变大,增加了2mg. (2)铁球的第一次碰撞点离墙角B点的距离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F=2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力F任用2s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s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S.(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有一个小球由静止释放从光滑斜面上高为h的A处滚下,抵达光滑水平面时不计动能损失,且立即遇到一系列均匀分布的条形布帘B的阻挡,经过一定的位移x后停下.实验时,先保持高度h不变,采用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球做实验,得到数据如表1所示;再改变高度h,选用前面实验中某同一个小球做实验得到数据如表2所示.(g=10m/s2manfen5.com 满分网
表1                                                                                        表2
m/kg0.100.200.300.400.50h/m0.050.100.150.200.25
x/m0.100.200.300.400.50x/m0.100.200.300.400.50
(1)请画出m-x与h-x的关系图
(2)若已知在改变高度h,用同一个小球做实验时的小球质量为0.20kg,求布帘对球的平均阻力大小F=    (N). 查看答案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A、B、C、D、E为连续的四个点,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测出点A、C间的距离为14.77cm,点C、E间的距离为16.33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重锤的质量为m=1.0kg,则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1=    (N).(保留两位有效值)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A.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
B.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C.加速度大小不变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水平抛出的物体,抵达斜面上端P处时速度恰好沿着斜面方向,紧贴斜面PQ无摩擦滑下;如下四图图为物体沿x方向和y方向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及速度-时间图象,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manfen5.com 满分网
B.manfen5.com 满分网
C.manfen5.com 满分网
D.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