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下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

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下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形轨道组成,B、C、D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C间距与C、D间距相等,半径R1=2.0m、R2=1.4m.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v=12.0m/s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B间距L1=6.0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重力加速度取g=10m/s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
(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
(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B、C间距L应是多少;
(3)在满足(2)的条件下,如果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在第三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R3应满足的条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A的距离.
manfen5.com 满分网
对小球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 运用动能定理求出小球经过第一个圆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再对小球在第一个圆轨道的最高点进行受力分析,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轨道对小球作用力. 知道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含义,并能找出在第二圆形轨道的最高点速度.运用动能定理研究某一运动过程求出B、C间距L. 知道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的含义:1、小球恰能通过第三个圆轨道,2、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不能通过第三个圆轨道,但是还要不能脱离轨道,那么小球上升的高度就不能超过R3 应用动能定理研究整个过程求出两种情况下的问题. 【解析】 (1)设小球经过第一个圆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根据动能定理得: -μmgL1-2mgR1=mv12-mv2 ① 小球在最高点受到重力mg和轨道对它的作用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m        ② 由 ①、②得               F=10.0 N  ③ (2)设小球在第二个圆轨道的最高点的速度为v2,由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有:                  mg=m     ④ -μmg(L1+L)-2mgR2=mv22-mv2  ⑤ 由④、⑤得             L=12.5m    ⑥ (3)要保证小球不脱离轨道,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I.轨道半径较小时,小球恰能通过第三个圆轨道,设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3,应满足                mg=m  ⑦ -μmg(L1+2L)-2mgR3=mv32-mv2 ⑧ 由 ⑥、⑦、⑧得            R3=0.4m II.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R3,根据动能定理 -μmg(L1+2L)-2mgR3=0-mv2              解得                   R3=1.0m 为了保证圆轨道不重叠,R3最大值应满足                 (R2+R3)2=L2+(R3-R2)2 解得               R3=27.9m 综合I、II,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第三个圆轨道的半径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0<R3≤0.4m或  1.0m≤R3≤27.9m 当0<R3≤0.4m时,小球最终焦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L′,则 -μmgL′=0-mv2                   L′=36.0m 当1.0m≤R3≤27.9m时,小球最终焦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L〞,则                  L″=L′-2(L′-L1-2L)=26.0m 答:(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为10.0N; (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B、C间距L应是12.5m; (3)第三个圆轨道的半径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0<R3≤0.4m或  1.0m≤R3≤27.9m 当0<R3≤0.4m时,小球最终焦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36.0m 当1.0m≤R3≤27.9m时,小球最终焦停留点与起始点A的距离为26.0m.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长为L的轻绳一端系于固定点O,另一端系质量为m的小球.将小球从O点以一定初速水平向右抛出,经一定时间绳被拉直,以后小球将以O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已知绳刚被拉直时,绳与竖直线成60度角,求:
(1)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v
(2)小球摆到最低点时,绳所受的拉力T.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密度很大的天体,成为白矮星或中子星,1m3的中子星物质的质量为1.5×1017kg,绕此中子星运行的卫星的最小周期为多少?若某一中子星半径为10km,求此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查看答案
(1)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要求出每次拉力所做的功,直接去测量拉力是很困难的,如下操作可行的是   
A.每次用同样的力拉小车,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依次为s、2s、3s…那么拉力每次对小车做的功就分别是W、2W、3W…
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1次力为F、第2次为2F、第3次为3F…那么拉力每次对小车做的功就分别是W、2W、3W…
C.选用相同的橡皮筋合并起来拉小车,实验时保持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一致,当第1次用一根、第2次用两根、第3次用3根…那么每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分别是W、2W、3W
D.利用弹簧秤测量对小车的拉力F,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便可以求出每次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设法控制F、S,使F的功分别为W、2W、3W…
(2)在本实验中,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作用,这样,在小车沿木板滑行的过程中,除橡皮筋对其做功以外,还有阻力做功,这样便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我们在实验中想到的办法是,使木板略微倾斜,对于木板的倾斜程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只要稍微倾斜一些即可,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
B、木板的倾斜程度在理论上应满足下列条件:即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分力应等于小车受到的阻力
C、如果小车不受拉力时在滑行的木板上能做匀速运动,这木板的倾斜程度是符合要求的
D、其实木板不倾斜,问题也不大,因为实验总是存在误差的
(3)实验中我们应测量小车哪个时段的速度   
A.平均速度                              B.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
C.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匀速阶段的瞬时速度
(4)做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图象时,若做W-V2图象,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g=10m/s2,那么:
(1)照相机的闪光频率是    Hz;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m/s.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1)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已有下列器材:有孔的硬纸片、白纸、图钉、斜槽、小球.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    (秒表或重锤线)
(2)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