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并尽快追上货车,但警车的行驶速度最大是25m/s.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至少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1)在两车速度相等前,货车的速度大于警车,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大,速度相等之后,货车的速度小于警车,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小,所以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根据速度相等求出时间,再根据运动学的位移公式求出相距的最大距离. (2)先判断当警车速度达到最大速度时,有没追上.若追上,则根据位移关系,求出运动的时间.若没有追上,求出两车相距的距离,之后警车以最大速度追及,根据位移关系,求出追及时间(注意此时追及时间等于加速阶段的时间和匀速追及的时间之和). 【解析】 (l)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的距离最大. 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    则 s货=v(t1+t)=10×(4+5.5)m=95m s警=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s=s货-s警=75m (2)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     s'货=v(t2+t)=10×(10+5.5)m=155m    s'警=     因为s'货>s'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 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车距离△s′=s'货-s'警=30m,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t时间追赶上货车. 则: 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t2+△t=12s才能追上货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manfen5.com 满分网如图所示,物体A重GA=40N,物体B重GB=20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用水平绳将物体A系在竖直墙壁上,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B,当F=30N时,才能将B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查看答案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对应点BCDEF
速度(m/s)0.1410.1800.2180.2620.301
(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T,计算vF的公式为vF=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图乙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t图象,并
利用该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2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123456
计数点对应
的时刻/s
0.10.20.30.40.50.6
通过计数点时
的速度/(cm/s)
44.062.081.0100.0110.0168.0
为了算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manfen5.com 满分网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manfen5.com 满分网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为10kg的物块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正在以v=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对物块的弹力大小为10N时,物块相对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车突然以a=2m/s2的加速度刹车时( )
manfen5.com 满分网
A.物块A相对小车仍静止
B.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将减小
C.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
D.物块A受到的弹簧弹力将增大
查看答案
小张和小王分别驾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在某段时间内两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初始时,小张在小王前方x处( )
manfen5.com 满分网
A.若x=18m,两车相遇1次
B.若x<18m,两车相遇2次
C.若x=36m,两车相遇1次
D.若x=54m,两车相遇1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