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
如图,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两球在t=2s时速率相等
B.两球在t=8s时相距最远
C.两球运动过程中不会相遇
D.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两根相距为L的金属轨道固定于水平面上,导轨电阻不计;一根质量为m、长为L、电阻为R的金属棒两端放于导轨上,导轨与金属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棒与导轨的接触电阻不计.导轨左端连有阻值为2R的电阻.轨道平面上有n段竖直向下的宽度为a、间距为b的匀强磁场(a>b),磁感应强度为B.金属棒初始位于OO′处,与第一段磁场相距2a.求:
(1)若金属棒有向右的初速度v
,为使金属棒保持v
的速度一直向右穿过各磁场,需对金属棒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求金属棒不在磁场中时受到的拉力F
1,和在磁场中时受到的拉力F
2的大小;
(2)在(1)的情况下,求金属棒从OO′开始运动到刚离开第n段磁场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3)若金属棒初速度为零,现对其施以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使棒进入各磁场的速度都相同,求金属棒从OO′开始运动到刚离开第n段磁场整个过程中导轨左端电阻上产生的热量.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长木板A上右端有一物块B,它们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运动,速度
v
=2.0m/s.木板左侧有一个与木板A等高的固定物体c.已知长木板A的质量为m
A=1.0kg,物块B的质量为m
B=3.0kg,物块B与木板A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
2.
(1)若木板A足够长,A与C第一次碰撞后,A立即与C粘在一起,求物块曰在木板A上滑行的距离工应是多少;
(2)若木板A足够长,A与C发生碰撞后弹回(碰撞时间极短,没有机械能损失),求第一次碰撞后A、B具有共同运动的速度;
(3)若木板A长为0.51m,且A与C每次碰撞均无机械能损失,求A与C碰撞几次,B可脱离A?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的区域中,左边为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右边是一个电场强度大小未知的匀强电场,其方向平行于OC且垂直于磁场方向.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从P孔以初速度V
沿垂直于磁场方向进人匀强磁场中,初速度方向与边界线的夹角θ=60°,粒子恰好从C孔垂直于OC射入匀强电场,最后打在Q点,已知OQ=2OC,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 l )粒子从P运动到Q所用的时间 t.
( 2 )电场强度 E 的大小.
( 3 )粒子到达Q点时的动能E
kQ.
查看答案
(1)以下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一些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需要用重锤线确定竖直方向
B.在“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大小”的实验中应直接将纯油酸滴入水中
C.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如果摆长测量无误.测得的g值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将全振动的次数N误计为N-1
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E.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导电纸上形成的是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静电场.
(2)(12分)某兴趣小组为了测量一待测电阻R
x的阻值,准备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出它的阻值,然后再用伏安法精确地测量.实验室里准备了以下器材:
A.多用电表 B.电压表V
l,量程3V,内阻约5kΩ
C.电压表V
2,量程15V,内阻约25kΩ D.电流表A
l,量程0.6A,内阻约0.2Ω
E.电流表A
2,量程3A,内阻约0.04Ω F.电源,电动势E=4.5V
G.滑动变阻器R
l,最大阻值5Ω,最大电流为3A
H.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200Ω,最大电流为1.5A I.电键S、导线若干
①在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时,该兴趣小组首先选用“×10”欧姆挡,其阻值如图甲中指针所示,为了减小多用电表的读数误差,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应换用______欧姆挡;
②按正确的操作程序再一次用多用电表测量该待测电阻的阻值时,其阻值如图乙中指针所示,则R
x的阻值大约是______Ω;
③在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的阻值时,要求尽可能准确,并且待测电阻的电压从零开始可以连续调节,则在上述提供的器材中电压表应选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
④在虚线框内画出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的阻值时的实验电路图.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有两个相邻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磁场方向相反,且与纸面垂直,磁场区域在x轴方向宽度均为a,在y轴方向足够宽.现有一高为a的正三角形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向右沿x轴方向匀速穿过磁场区域.若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选项图中,线框中感应电流i与线框移动的位移x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