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圆管构成的半圆形竖直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半径R为5m,MN为直径且与水平面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A以某一初速度V
从N点冲进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M时与静止于该处的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B发生弹性碰撞,碰后A、B两球交换速度,B球水平飞出轨道,落地点距N点距离为10m;A球从最高点初速度为零沿原路返回,水平地面的动摩擦系数μ为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
2,忽略圆管内径,空气阻力及圆管内部摩擦不计,求:
(1)B球从水平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
(2)小球A冲进轨道时初速度V
的大小;
(3)A、B两球最终在水平面上的距离(设B球落地后不再运动).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b、cd竖直放置,导轨间距离为L,电阻不计.在导轨上端接一个额定功率为P、电阻为R的小灯泡.整体系统置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现将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金属棒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下落过程中小灯泡亮度逐渐增大,在某时刻后小灯泡保持正常发光,亮度不再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金属杆MN两端的电压大小;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运动速率.
查看答案
用DIS测定某电源内阻r和一段电阻线单位长度的电阻R
,设计如图1所示的电路.ab是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线,R是阻值为2Ω的保护电阻,电源电动势为9V,内阻未知.DIS电流传感器的内阻不计,示数用I表示,滑动片P与电阻丝有良好接触,aP长度用Lx表示,其它连接导线的电阻不计.实验时闭合电键,调节P的位置,将Lx和与之对应的I数据记录在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Lx(m)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I(A) | 2.25 | 1.80 | 1.5 | 1.29 | 1.12 |
(A-1) | | | | | |
(1)填出表格中最后一行的数据(保留小数点后2位);
(2)根据你算得的数据,画出
图象;
(3)根据图2中相关数据,可以求出:该电源内阻r为______Ω;该电阻线单位长度的电阻R
为______Ω.
查看答案
某大学物理系学生组织驴友团去云南自助游,在云南凤庆地区发现很多千年古茶树,直径很大,两个大人都合抱不过来.于是他们想利用单摆原理对大树的直径进行测量.他们用轻而长的细线绕树一周,使细线长度等于树干周长(已预留出打结部分的长度).然后在线下端系一个小铁球,制成一个单摆.
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一根离地很高的横杆上;
b.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静止释放小球;
c.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T.
(1)该同学的上述步骤中错误的是:
(将该步骤的序号填入横线).应改为:
.
(2)因为小铁球的直径未知,所以该同学用公式:
,并将当地重力加速度值代入,近似地求出树干的周长,进一步求出树干直径.则该树干直径与真实值相比:d
测 d
真.(选填“>”、“<”、“=”)
查看答案
利用发波水槽可以观察“波的干涉现象”.
(1)实验过程可分为如下操作步骤:
a.调节两小球击水深度和频率.
b.打开变频电动机电源.
c.改变实验条件,使两个小球以不同频率击水,观察不同频率的两列波叠加时,水面的波形.
d.观察两列波叠加区域水面的波形.
上述实验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将下列正确的选项的序号填入横线中)
(A)a,d,c,b (B)d,b,c,a
(C)c,b,d,a (D)b,a,d,c
(2)下列哪个图是本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填“a”或“b”)
(3)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到,
是产生波的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
(多选题)为了研究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通过如图所示确定电流通过检流计时指针的偏转方向.下面为实验过程的示意图,竖直放置的线圈固定不动,将条形磁铁从线圈上方插入或拔出,线圈和检流计构成的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各图中分别标出了磁铁的极性、磁铁相对线圈的运动方向以及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等情况,其中方向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