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
可以通过在小车上放置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通过加减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
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地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点C,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______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改变小车的质量或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②的操作.
(2)表格中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
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
12-v
2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中的△E
3=______J,W
3=______ 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在图2所示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次数 | M/kg | |v12-v22|/m2s-2 | △E/J | F/N | W/J |
1 | 0.500 | 0.760 | 0.190 | 0.400 | 0.200 |
2 | 0.500 | 1.65 | 0.413 | 0.840 | 0.420 |
3 | 0.500 | 2.40 | △E3 | 1.220 | W3 |
4 | 1.000 | 2.40 | 1.20 | 2.420 | 1.21 |
5 | 1.000 | 2.84 | 1.42 | 2.860 | 1.43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块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
,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
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
①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
②(单选题)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
1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_
③(多选题)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查看答案
(多选题)在“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实验结果分析中,发现顺时针力矩之和大于逆时针力矩之和,其原因可能是( )
A.力矩盘的重心不在轴上
B.力矩盘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力过大
C.挂弹簧秤的横杆向右倾斜
D.弹簧秤使用前没有调零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用DIS实验系统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右图是将小车在斜面底端以一定初速度推出后得出的s-t图象,纵坐标的单位是cm,横坐标的单位是s.在图中记录的运动过程中,速度为零的时刻是______(读到小数点后1位).从图中可以看出,AB段的加速度a
1与BC段的加速度a
2的大小关系是:a
1______a
2(选填“>”、“=”或“<”).
查看答案
如图1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1kg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按图2变化(图中纵坐标是力F与mg的比值,力F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那么此物体在4s末的速率为
m/s,力F做的功是
J.(g取10m/s
2)
查看答案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恰好传播到x=4m处.t=0.3s时,质点a第一次达到波峰位置,则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m/s;t=
s时,位于x=8m的质点b恰好第二次沿y轴负方向通过平衡位置.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