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天文工作者观测到某行星的半径为R1,自转周期为T1,它有一颗卫星,轨道半径为R2...

天文工作者观测到某行星的半径为R1,自转周期为T1,它有一颗卫星,轨道半径为R2,绕行星公转周期为T2。若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该行星的平均密度;

(2)要在此行星的赤道上发射一颗质量为m的近地人造卫星,使其轨道平面与行星的赤道平面重合,且设行星上无气体阻力,则对卫星至少应做多少功?

 

(1)(2)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可得 ,所以 (2) 设该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为v,则 依题意,该卫星在赤道上时与地球自转同步,设其速度为v0,则 要发射该卫星,至少要对它做功 解得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一位同学在实验中分别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长度,得到结果如图所示,游标卡尺示数________________ cm,螺旋测微器示数_______________ cm.

满分5 manfen5.com

(2)某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可选用器材的代号和规格如下:

电流表A1 (量程250mA,内阻r1为 20Ω);

电流表A2 (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15Ω)

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10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Ω);

电源E (电动势约为9V,内阻r约为1Ω);

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①请在右边的方框中把电流表的代号A1、A2填在相应的满分5 manfen5.com中,并且把实验电路原理图连接完整;

满分5 manfen5.com

②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被测电阻的计算式为Rx=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自制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沿竖直墙面固定一根刻度尺,使刻度尺的零刻度与水平地面重合;在墙上,距离地面L的P点固定一小定滑轮,用一根轻质尼龙丝线绕过定滑轮,两端拴接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B.开始时,将两物体处于相等高度位置,丝线绷直;通过刻度尺,记录A、B两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然后,同时由静止释放A、B物体,较重的A物体竖直下落与地面相碰后静止,较轻的B物体仍向上运动,观察B物体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2.5h,并记录下来

①根据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计算A、B两物体质量之比满分5 manfen5.com   

②用天平测量两物体质量,所得A、B两物体质量之比,与上述①所得数据略有差距,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0的带电金属球壳,若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通过其球心的一直线上各点的电势φ分布规律可用图中曲线表示,r表示该直线上某点到球心的距离,r1、r2分别是该直线上A、B两点离球心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该球壳带负电

B. 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C.若r2- r1= r1- r0,则φAB0- φA

D.将电子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

 

查看答案

有一种测量人体重的电子秤,其原理如右图中虚线内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踏板、压力传感器R(是一个阻值可随压力大小而变化的电阻器)、显示体重的仪表G(实质是理想电流表)。设踏板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已知理想电流表的量程为3A,电源电动势为12V,内阻为2Ω,电阻R随压力变化的函数式为R =30 -0.02F(F和R的单位分别是N和满分5 manfen5.com)。下列说法正确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1400 N

B.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1300 N

C.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刻度盘0.375A处

D.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刻度盘0.400A处

 

查看答案

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020m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500m),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实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min内全过程的深度曲线(a)和速度图像(b),则有(    )

满分5 manfen5.com

A.(a)图中h3代表本次最大深度,应为360m

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m/s2

C.潜水员感到超重发生在3-4min和6-8min的时间段内

D.整个潜水器在8-10min时间段内机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