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1)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必须选用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B、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C、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
D、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2)甲同学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交OO’延长线于C点,过A点和C点作垂直法线的直线分别交于B点和D点,如图所示,若他测得AB=7cm,CD=4cm,则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n= 。
(3)乙同学使用同一个玻璃砖完成实验,却发现测出的折射率明显大于理论值,反复检查实验操作过程后认为是用铅笔描出玻璃砖上下表面时候出现了操作失误,由此可以判断该同学作出的两界面间距 玻璃砖的实际宽度。(选填“大于”、“小于”)
(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一同学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mm,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当摆动稳定后,在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并数下“0”,直到摆球第N次同向通过平衡位置时按停秒表,秒表读数如图所示,读出所经历的时间t=_______s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 2 – L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 2 = 404.0 L + 3.0。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 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 2–L图线,而应作T 2–(L+d/2)图线。
现有:A毛玻璃屏、B双缝、C白光光源、D单缝、E透红光的滤光片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的最左端,依次放置其它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为 C、 、 、 、A。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的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一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记为x1。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六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记为x2。则x2= mm
(3)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计算式λ= ,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 nm.
(公式要求按题目所给具体符号填写,计算结果保留整数,1 nm=10-9m)
A、B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正向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经过时间t(t小于A波的周期TA),这两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分别变为图丙、丁所示,则A、B两列波的波速vA、vB之比不可能的是:( )
A.1∶1 B.1∶2 C.1∶3 D.3∶1
简谐横波a沿x轴正方向传播,简谐横波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m/s,振动方向都平行于y轴,t=0时刻,这两列波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乙图是平衡位置在x=2m处的质点从t=0开始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一个透明玻璃球的折射率为 ,一足够强、连续的细光束在过球心的平面内,以45°入射角由真空射入玻璃球后,在玻璃球与真空的交界面处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从各个方向观察玻璃球,能看到从玻璃球内射出的光束的条数是:( )
A.3 B.4 C.5 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