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 m/s;
(2)在打下第“0”到打下第“5”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p= J;(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
(3)若某同学作出v2-h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当地实际的重力加速度g= m/s2。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让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然后用完全相同的橡皮筋二条、三条……合并在一起分别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且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求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
(1)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对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正好运动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2)为了使小车运动中所受的合外力正好等于橡皮筋对它的弹力,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如下表是按正确操作分别得到的4次实验中获得的部分数据,其中缺少第3次实验(三条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部分数据,请根据第3次实验所得的纸带(图乙)补全表中的空格。
次数 | 1 | 2 | 3 | 4 |
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 W | 2W | 3W | 4W |
小车速度v(m/s) | 1.00 | 1.42 |
| 2.00 |
v2(m2/s2) | 1.00 | 2.02 |
| 4.00 |
(4)从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
一物体悬挂在细绳下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s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1~s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s1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是变力,且不断减小
B.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D.0~s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可能在不断增大
如图所示,重球P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拴住,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Q为一楔形木块,P与Q的粗糙斜面接触,当用水平力F向左推Q时,Q沿光滑的水平面匀速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对P不做功
B.摩擦力对P做正功
C.F对Q做的功大于Q对P做的功
D.F对Q做的功和P对Q做的功的绝对值相等
如图所示,两个3/4竖直圆弧轨道固定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半径R相同,左侧轨道由金属凹槽制成,右侧轨道由金属圆管制成,均可视为光滑。在两轨道右侧的正上方分别将金属小球A和B由静止释放,小球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A和h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使小球A沿轨道运动并且从最高点飞出,释放的最小高度为5/2R
B.若使小球B沿轨道运动并且从最高点飞出,释放的最小高度为5/2R
C.适当调整hA,可使A球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恰好落在轨道右端口处
D.适当调整hB,可使B球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恰好落在轨道右端口处
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1时,起重机的有用功率达到最大值P,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2匀速上升为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则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绳的最大拉力为
B.钢绳的最大拉力为
C.重物的最大速度
D.重物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