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

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的听力出现了问题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所接收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

 

D 【解析】 试题分析: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不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是观察者的位置变化所引起的听觉频率的变化,故选项A错误;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更不是观察者的听力出现了问题,选项B错误;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选项C错误;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所接收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即频率变小,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选项D正确。 考点:多普勒效应。 【名师点晴】当波源频率不变时,波源固定时,观察者向波源移近,则观察者所得到的波的频率变大,当远离波源时,观察者所得到的波的频率变小;而当观察者固定,波源向观察者移近时,观察者所得到的波的频率变大,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所得到的波的频率变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6月我国宇航员在天宫一号空间站中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并演示了太空“质量测量仪”测质量的实验,助教聂海胜将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将连接运动机构的弹簧拉到指定位置,如图所示;松手后,弹簧凸轮机构产生恒定的作用力,使弹簧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这样,就测出了聂海胜的质量74kg。下列关于“质量测量仪”测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测量时仪器必须水平放置

B.测量时仪器必须竖直放置

C.其测量原理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D.其测量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查看答案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得到两车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从0时刻到t1时刻的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查看答案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查看答案

(15分)如图所示,A、B为两块平行金属板,A板带正电荷、B板带负电荷 两板之间存在着匀强电场,两板间距为d、电势差为U,在B板上开有两个间距为L的小孔 C、D为两块同心半圆形金属板,圆心都在贴近B板的O′处,C带正电、D带负电 两板间的距离很近,两板末端的中心线正对着B板上的小孔,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可认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都指向O′ 半圆形金属板两端与B板的间隙可忽略不计 现从正对B板小孔紧靠A板的O处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微粒(微粒的重力不计),问:

满分5 manfen5.com

1微粒穿过B板小孔时的速度多大?

2为了使微粒能在C、D板间运动而不碰板,C、D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3从释放微粒开始,微粒通过半圆形金属板间的最低点P所需时间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

(15分)如图所示,倾角为θ=45°的粗糙平直导轨与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轨道相切,切点为B,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导轨上离地面高为满分5 manfen5.com的D处无初速下滑进入圆环轨道 接着小滑块从圆环最高点C水平飞出,恰好击中导轨上与圆心O等高的P点,不计空气阻力 求:

满分5 manfen5.com

(1)滑块运动到圆环最高点C时的速度的大小;

(2)滑块运动到圆环最低点时对圆环轨道压力的大小;

(3)滑块在斜面轨道BD间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