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电子(初速度为0)经加速电压U1加速后,在水平方...

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电子(初速度为0)经加速电压U1加速后,在水平方向沿O1O2垂直进入偏转电场.已知形成偏转电场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长为L不考虑电场边缘效应,两极板间距为d,O1O2为两极板的中线,P是足够大的荧光屏,且屏与极板右边缘的距离也为L.

满分5 manfen5.com

(1)求粒子进入偏转电场的速度v的大小;

2若偏转电场两板M、N间加恒定电压满分5 manfen5.com,电子经过偏转电场后正好打中屏上的A点,A点与极板M在同一水平线上,求满分5 manfen5.com的大小.

 

(1)v=;(2) 【解析】 试题分析:(1)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eU1=mv2, 解得:v= (2)由题意知,电子经偏转电场偏转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设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为θ,则由几何关系得:=(L+) tanθ 解得:tanθ= 又tanθ===,解得U2= 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在加速场中通常由动能定理解决在偏转场中通常由类平抛运动规律求解.根据动能定理求电子在加速场中获得的速度,然后根据类平抛运动规律求在偏转场中的竖直位移,再求出射出电场后竖直方向的位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一带电荷量为q=-5×10-3 C,质量为m=0.1 kg的小物块放在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绝缘斜面上,当整个装置处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时,小物块恰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1)电场强度E的小;

(2)某时刻小物块的电荷量突然减少了一半物块下滑距离L=1.5 m时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

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V2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描绘这个灯泡的IU图线.现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05V,内阻10kΩ)

B.电压表(015V,内阻20kΩ)

C.电流表(03A,内阻1Ω)

D.电流表(00.6A,内阻0.4Ω)

E.滑动变阻器(10Ω,2A

F.滑动变阻器(500Ω,1A

G.学生电源(直流6V)、开关、导线若干

下面已画出如图(A)、(B)、(C)、(D)所示的四种实验电路图可供选择.

满分5 manfen5.com

1)根据本实验要求,应选择图   的电路图来完成实验.

2)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应选 ,电流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用序号字母表示)

3)把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用实线代表导线连接成实物电路图.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已知一个均匀带电的球壳上的电荷在壳内任意一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均为零,在壳外某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等同于把壳上电量全部集中在球心处的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即:满分5 manfen5.com,式中R为球壳的半径,r为某点到球壳球心的距离,Q为球壳所带的电荷量,k为静电力常量在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满分5 manfen5.com的均匀带球壳,球心位置O固定,P为球壳外一点,M为球壳内一点,如图所示,以无穷远为电势零点,关于P、M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若Q不变,M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M点仍在壳内),则M点的电势降低

B若Q不变,M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M点仍在壳内),则M点的场强不变

C.若Q不变,P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则P点的场强不变

D.若Q不变,P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则P点的电势升高

 

查看答案

图中是一块宽大的接地金属板的截面在板的右侧面附近的P点有一带+q的固定的点电荷,当金属板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板的右侧面上分布有的感应电荷,而左侧面上没有感应电荷

B感应电荷在板任何一点的电场强度方向都指向P点

C在板离P点最近的一点场强最大

D接地线断开后,板上各点电势仍等于地电势

 

查看答案

有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从一条电场线上的A点以某一初速度射出,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该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电势能满分5 manfen5.com随位移满分5 manfen5.com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该电场不可能是匀强电场

B.粒子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

C.粒子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D.粒子运动的轨迹为曲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