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阻力作用,下落的加速度为4g/5,在物体下落...

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阻力作用,下落的加速度为4g/5,在物体下落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的动能增加了4mgh/5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4mgh/5

C.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mgh/5

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加量为:mah=4mgh/5,选项A正确;物体所受的阻力:f=mg-ma=mg/5,则物体的机械能减少量等于阻力做功,即:mgh/5,选项B错误,C正确;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即mgh,故选项D正确;故选B 考点:功能关系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功能关系;要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增量;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量;要会通过表达式来反映功和能的转化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在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小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其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小球运动的轨迹上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M为轨迹的最高点.小球抛出时的动能为8.0J,在M点的动能为6.0J,不计空气的阻力. g = 10 m/s2求:

满分5 manfen5.com

(1)小球水平位移x1x2的比值;

(2)小球落到B点时的动能EkB.

(3)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最小动能Ekmin.

 

查看答案

(12分)利用传送带装运煤块的示意图如图。其中,传送带的从动轮与主动轮圆心之间的距离为S =3m,传送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7°,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传送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半径相等,主动轮轴顶端与运煤车底板间的竖直高度H = 1.8 m ,与运煤车车箱中心的水平距离x = 0.6m。现在传送带底端由静止释放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恰好在轮的最高点水平抛出并落在车箱中心,题中取g = 10 m/s2,sin37°=0.6 , cos37°= 0.8,求:

满分5 manfen5.com

(l)主动轮的半径;

(2)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

(3)煤块在传送带上直线部分运动的时间。

 

查看答案

(12分)2009年冬季东北地区由于雪量很大,路面状况给行车带来了困难。雪天行车,由于不可测因素太多,开车时慢行可以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判断,从而做出正确操作,又由于制动距离会随着车速提高而加大,所以控制车速和与前车保持多长的安全行车距离。如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就要保持30米长的距离。现调查,交通部门要求某一平直路段冰雪天气的安全行车速度减为正常路面的三分之二,而安全行车距离则要求为正常状态的二分之三,若制动状态时车轮呈抱死状态,未发生侧滑和侧移,路面处处动摩擦因数相同,试计算冰雪路面与正常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之比。

 

查看答案

(8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倾角      (填“偏大”或“偏小”).

满分5 manfen5.com

(2)该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         的条件

(3)该同学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满分5 manfen5.com

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

①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m/s2

②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     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 小车在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满分5 manfen5.com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2)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计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

(3)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数据。其中w1、w2、w3、w4 ……表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v1、v2、v3、v4、……表示物体每次获得的速度

实验次数

1

2

3

4

……

w

w1

w2

w3

w4

……

v

v1

v2

v3

v4

……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w—v图象,由图象形状得出结论w满分5 manfen5.com。他们的做法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