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0...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0、1、2、3、4、5、6为计数点,已知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计数点3到0的距离为cm。

(2)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满分5 manfen5.com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3个记录点未画出。

满分5 manfen5.com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夹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②图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用计数点间距和T表示)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用计数点间距和T表示)

 

(1)5.58—5.60 (2)①DCBA ②0.08 ③ ④ 【解析】 试题分析: (1)略。 (2)①实验步骤为: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夹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顺序为DCBA; ②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3个记录点未画出,故时间间隔为0.08s; ③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故;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处理数据时用逐差法: 考点: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名师点睛】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 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适当舍弃点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 5.要逐次测量各段距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3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25m处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A.1s          B.3s         C.5s            D.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处于压缩状态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斜放在其上的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刻受到的外力个数可能

满分5 manfen5.com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查看答案

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重力G和水平作用力F保持静止,如图所示,现在使作用力F保持大小不变,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过1800,而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FN和地面给物体的摩擦力Ff的变化情况是

满分5 manfen5.com

A.Ff不变

B.Ff先变小后变大

C.FN先变小后变大

D.FN先变大后变小

 

查看答案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查看答案

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O重合

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

D.使弹簧测力计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