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光导纤维束传输图象和信息,这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光导纤维束传输图象和信息,这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B.紫外线比红外线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C.经过同一双缝所得干涉条纹,红光比绿光条纹宽度大

D.光的色散现象都是由于光的干涉现象引起的

E.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ACE. 【解析】【解析】 A、光导纤维束传输图象和信息,这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故A正确; B、紫外线的波长比红外线短,不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B错误; C、同一双缝所得干涉条纹,红光的波长比绿光长,则干涉条纹宽度大,故C正确; D、色散现象可以由光的干涉或折射现象引起,故D错误; E、偏振是横波的特有现象,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故E正确; 故选:ACE. 【点评】考查光的全反射原理、掌握干涉与衍射的区别,注意影响稳定干涉与明显衍射的条件,及理解光的偏振原理与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内壁光滑、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下端密封,上端封闭但留有一抽气孔.管内下部被活塞封住一定量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气体温度为T1.开始时,将活塞上方的气体缓慢抽出,当活塞上方的压强达到p0时,活塞下方气体的体积为V1,活塞上方玻璃管的容积为3.8V1.活塞因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为0.5p0.继续将活塞上方抽成真空并密封.整个抽气过程中管内气体温度始终保持不变.然后将密封的气体缓慢加热.求:

满分5 manfen5.com

(1)活塞刚碰到玻璃管顶部时气体的温度;

(2)当气体温度达到3.2T1时气体的压强.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会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是分子热运动

C.把很多小的单晶体放在一起,就变成了非晶体

D.第二类永动机没有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E.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纸平面内建立的直角坐标系xoy,在第一象限的区域存在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e的电子从第一象限的某点P(L,满分5 manfen5.comL)以初速度v0沿x轴的负方向开始运动,经过x轴上的点Q(满分5 manfen5.com,0)进入第四象限,先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进入垂直纸面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左边界和上边界分别与y轴、x轴重合,电子偏转后恰好经过坐标原点O,并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不计电子的重力.求

满分5 manfen5.com

(1)电子经过Q点的速度v;

(2)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磁场的最小面积S.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在一对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的上端连接一阻值为R=4Ω的定值电阻,两导轨在同一平面内,质量为m=0.2kg,长为L=1.0m的导体棒ab垂直于导轨,使其从靠近电阻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导体棒电阻为r=1Ω,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体棒下滑过程中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满分5 manfen5.com

(1)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夹角θ

(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3)若靠近电阻处到底端距离为S=7.5m,ab棒在下滑至底端前速度已达5m/s,求ab棒下滑到底端的整个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查看答案

甲、乙两人在某一直道上完成200m的赛跑,他们同时、同地由静止开始运动,都经过4s的匀加速,甲的爆发力比乙强,加速过程甲跑了20m、乙跑了18m;然后都将做一段时间的匀速运动,乙的耐力比甲强,匀速持续时间甲为10s、乙为13s,因为体力、毅力的原因,他们都将做匀减速运动的调节,调节时间都为2s,且速度都降为8m/s,最后冲刺阶段以8m/s的速度匀速达到终点.求:

(1)甲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2)甲冲刺阶段完成的位移大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