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以大小为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那么刹车后2s内与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1:1 B.3:1 C.4:3 D.3:4
如图所示,折线是表示物体甲从A地向B地运动的“s﹣t”图象,直线表示物体乙从B地向A地运动的“s﹣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6s内,甲作匀速直线运动
B.乙作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5m/s
C.从计时开始至甲、乙相遇的过程中,乙的位移大小为60m
D.在t=8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我们所学的概念,诸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是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
C.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物理的极限法
D.自然界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
质量M=9kg、长L=1m的木板在动摩擦因数μ1=0.1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当速度v0=2m/s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如图所示.当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左端时,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取g=10m/s2,求:
(1)从木块放到木板上到它们达到相同速度所用的时间t;
(2)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2BC,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4m/s、v2=8m/s,则:
(1)物体经B点时的瞬时速度vB为多大?
(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2m/s2,试求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
(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 .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 .
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 .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a=计算;
B.根据a=利用逐差法计算.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 比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