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光滑固定的竖直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A,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左端与物块A 相连,绕过固定在墙壁上、大小可忽略的定滑轮D后,右端作用恒定拉力F,虚线CD水平,间距为d,此时连接物块A的细绳与竖直杆的夹角为370,物块A恰能保持静止。现瞬间调整绳右端的拉力为F1=4F, 使得物块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运动并通过C点,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cos370=0.8,sin370=0.6 。求:
(1)恒力F的大小;
(2)物块A通过C处时的速度大小。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实验时,木块在重物牵引下向右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图乙是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上的小黑点是计数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1)可以判断纸带的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与木块连接。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下A点、B点时木块的速度vA、vB,其中vA=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要测量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AB,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入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块的质量m1
C.木板的质量m2 D.重物的质量m3
E.木块运动的时间t F.AB段的距离xAB
(3)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的表达式WAB=________。(用vA、vB和第(2)问中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线所示(1、2、3、4、5分别为纸杯个数)。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是________;
(2)结合表格与图线,表中x处的值应为________;
时间(s) | 下落距离(m) |
0.0 | 0.000 |
0.4 | 0.036 |
0.8 | 0.469 |
1.2 | 0.957 |
1.6 | 1.447 |
2.0 | x |
(3)根据图线的特点,可知“小纸杯”在达到平衡状态之前做__________运动,空气阻力f与最终运动速度v的大致关系为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初始时刻小球静止于P点。第一次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张力大小为T1;第二次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P点开始运动并恰好能到达Q点,至Q点时轻绳中的张力为大小T2。关于这两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个过程中,拉力F在逐渐变大,且最大值一定大于F′
B.两个过程中,轻绳的张力均变大
C.T1大于T2
D.两个过程中F和F′做的功一样
如图所示,A、B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A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C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C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的质量为4m,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A后,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恰好离开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倾角α=30°
B.A获得最大速度为
C.C刚离开地面时,B的加速度最大
D.从释放A到C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B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带装置,已知AB间的长度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点将粮袋由静止放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
B.若L足够大,粮袋最终将一定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C.若μ<tanθ,则粮袋从A到B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
D.粮袋刚放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a<gsin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