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

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012……6点所示。

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2S3……S6

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e.分别计算出S1S2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f.以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划出—t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实验中,除打点及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重锤

将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所示,则

S2       cmS5        cm

该同学在右图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图。

t

根据—t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  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m/s2

 

①A,C ②(2.97~2.99),(13.19~13.21)③如图; ④(0.16~0.20),(4.50~5.10) 【解析】试题分析:①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给打点计时器供 电,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进行数据处理,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运动时间,不需要秒表,该实验中不需要测量质量,因此不需要天平,实验中 有小车带动纸带运动,因此不需要重锤,故选:A、C. ②刻度尺读数时需要进行估读,因此有:,由于需要估读,在范围内2.97~2.99cm内均正确,,由于需要估读,在范围13.19~13.21 cm都正确. ③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以及图象如下所示: 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得:,因此图象的纵轴截距大小表示初速度的大小,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由此得: 考点: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顶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物体B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力F增大

B. 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 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作用力不变

D. 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不变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水平向右运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重力加速度为g

A. 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为F

B.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C. 若将拉力F增大,长木板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不变

D. 若将拉力F增大,长木板有可能从地面上开始运动

 

查看答案

自高为H的塔顶自由落下A物体的同时B物体自塔底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且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相遇时,B正在下降途中

B,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C,两物体相遇时B物正在空中下落

D,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查看答案

下列的若干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B. 对于同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C. 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它的总质量仅剩下一半

D.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了

 

查看答案

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照片中轨迹长度与实际长度相等).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0001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A20m           B10m       C65cm         D45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