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L”型滑板ABC,竖直高度AB=1.8m.D处有一固定...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L”型滑板ABC,竖直高度AB=18mD处有一固定障碍物,滑板右端C到障碍物的距离为1m滑板左端加上水平向右的推力F=144N的同时,有一小物块紧贴竖直板的A点无初速释放,滑板撞到障碍物时立即撤云力F,滑板以原速率反弹小物块最终落在地面上滑板质量M=3kg,物块质量m=1kg,滑板与物块及地面间的摩擦因数均为04取g=10m/s2,已知tan370=075).求:

1滑板撞到障碍物前物块的加速度;

2物块落地时的速度;

3物块落地时到滑板B端的距离

 

(1)32m/s2(2)10m/s(3)8.88m 【解析】 试题分析:(1)假设物体与滑板相对静止,向右的加速度为a, 则F﹣μ(m+M)g=(M+m)a 解得a=32m/s2. 由于μN=μma>mg,所以假设成立,滑板撞到障碍物前物块的加速度为32m/s2. (2)设滑板撞到障碍物时的速度大小为v1,v12=2ax 撞到障碍物后物块做平抛运动, vy=gt 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 ,则α=37°. (3)物块的水平位移x1=v1t′=4.8m 滑板运动的加速度为a2,μMg=Ma2 滑板停止运动时间,则物块落地时,板尚未停止运动. 滑板向右运动的距离 物块落地时到B的距离为x=x1+x2=8.88m.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为某种透明介质的截面图,△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为半径R=10cm的四分之一圆弧,AB与水平面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由红光和紫光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射向圆心O,在AB分界面上的入射角i=45°,结果在水平屏幕MN上出现两个亮斑已知该介质对红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

1判断在AMAN两处产生亮斑的颜色;

2求两个亮斑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质量为m1,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B,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P的质量为m2C为弹簧测力计,实验时改变P的质量,读出测力计不同读数F,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________流(选填交、直________V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必须保持水平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C.实验中m2应远小于m1

D.测力计的读数始终为m2g/2

 

3)下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 m/s2(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像,可能是图中的图线( )

 

查看答案

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装置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实验时,通过电磁铁控制小球从P处自由下落,小铁球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测得遮光时间分别为△t1△t2,两光电门中心的高度差为h,回答下列问题:

1)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小铁球直径的如图(b)所示,则小铁球的直径D=     mm

2)计算重力加速度表达式为g=        ;(用测定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A.减小光电门间的高度差

B.换用密度更大、体积更小的金属球

C.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测量g并求其平均值.

 

查看答案

如图7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1 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后恒力F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g10 m/s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23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

B. t1 s时刻,恒力F反向

C. 恒力F大小为10 N

D.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查看答案

如图,穿在足够长的水平直杆上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静止。现对小球沿杆方向施加恒力F0,垂直于杆方向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且F的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Fkv图中未标出。已知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F0μ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静止

B小球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最后做匀速运动

C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F0/m

D恒力F0的最大功率为F02 + F0μ/ μK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