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每年春天许多游客前往公园放风筝,会放风筝的人,可使风筝静止在空中,下列的四幅图中...

每年春天许多游客前往公园放风筝,会放风筝的人,可使风筝静止在空中,下列的四幅图中,AB线代表风筝截面,OL代表风筝线,风向水平,则风筝可能静止的是( )

A.     B.

C.     D.

 

C 【解析】试题分析:风筝受到的浮力应是垂直于风筝面向上的,故:风筝的重力竖直向下,风筝受到的浮力与而拉力方向相反,则三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风筝不可能静止,A错误;风筝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都竖直向下,而浮力垂直于风筝面,故三力不可能平衡,故风筝不可能静止,故B错误;风筝重力竖直向下,风力垂直于风筝面向上,绳子拉力沿绳向下,故任意两力的合力均可能与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风筝受浮力竖直向上,而绳子的拉力斜向下,风力对风筝不起作用,故浮力与绳子的合力不能为零;故不可能平衡,故D错误。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名师点睛】要使风筝能静止在空中,则应使风筝受力平衡;故对风筝受力分析,由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可得出可能的情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质点从光滑水平面上的P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到达M点时的速率为v,到达N点时的速率为3v.则P、M点之间的距离与M、N两点间的距离之比为 

A.1:3      B.1:5      C.1:8         D.1:9

 

查看答案

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一质量为M=2kg的小车a,开始时小车静止,其左端位于O点,弹簧没有发生形变,O点右侧地面光滑,O点左侧地面粗糙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b可看做质点静止于小车的左侧,距Os=3m,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02,取g=10m/s2今对小物块施加大小为F=8N的水平恒力使之向右运动,并在与小车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前的瞬间撤去该力,碰撞时间极短,弹簧始终没有超出弹性限度,求:

1小物块与小车碰撞前瞬间的速度是多大?

2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弹性势能是多少?

3小物块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时间?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以某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R=10cm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即小球离开圆形轨道后可继续向C运动,C右侧有一壕沟,CD两点的竖直高度h=08cm,水平距离s=12cm,水平轨道AB长为L1=1mBC长为L2=3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u=02,重力加速度g=10m/s2,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1)若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

2)若小球既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又不能掉进壕沟,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的范围是多少?

 

查看答案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        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由图乙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3若利用本实验来验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