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一物体从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经过下滑到底端,已知斜面的倾角,斜面长度...

如图所示,一物体从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经过下滑到底端,已知斜面的倾角,斜面长度,取重力加速度,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下滑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减少的重力势能的比值;

3下滑过程中合外力冲量的大小与重力冲量大小的比值。

 

(1);(2);(3)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解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2)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减少的重力势能为: 故损失的机械能与减少的重力势能的比值为: 。 (3)设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为,则有: 根据动量定理得:合外力冲量的大小为: 在下滑过程中重力的冲量为: 所以下滑的过程中合外力冲量的大小与重力冲量大小的比值为:。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动量定理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功与能的关系、冲量与动量的关系,要知道恒力的冲量可直接根据冲量的定义式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粗糙的圆弧轨道,其半径,轨道的最低点距地面高度,如图所示,一质量的小滑块从轨道的最高点A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的水平距离,空气阻力不计,g取,求:

1小滑块离开轨道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运动到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小滑块在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物体施加一个的推力,使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推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

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求推力F在内所做的功;

3若经过后撤去推力F,求物体全程运动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时验证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

1)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共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计算出高点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2)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在打出的纸带上选取连续打出的五个点ABCDE,如图所示,测出A点距离起始点O的距离为AC两点间的距离为CE两点间的距离为,根据前述条件,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          ,即验证了物体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而在实际的实验结果中,往往吹出现物体的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请回答下列有关此实验的问题:

1)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含配套砝码)

C.秒表

D.刻度尺

E.细线、砂和小砂桶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填代号)

2)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其中一部分纸带上的点迹情况如图甲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测得A点到BC点的距离分别为,则在打下点迹B时,小车运动的速度         ;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其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图线在末端弯曲的原因是             

4)该实验中,若砂桶和砂的质量为m,小车质量为M,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为F,则拉力F的关系式为  ,若要使,则mM的关系应满足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A接触,但未与物体A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现对物体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瞬间冲量,大小为,测得物体A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之后物体A被弹簧弹回最终停在距离初始位置左侧处。已知弹簧始终在弹簧弹性限度内,物体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整个运动过程,弹簧对物体A的冲量不为零

B物体A向右运动过程中与弹簧接触的时间一到等于物体A向左运动过程中与弹簧接触的时间

C物体A向左运动的最大动能

D物体A与弹簧作用的过程中,系统的最大弹性势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