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1=20 Ω,R2=30 ...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1=20 Ω,R2=30 Ω,C为电容器已知通过R1的正弦式交变电流如图乙所示,则   

A交变电流的频率为002 Hz

B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200 V

C通过R3的电流始终为零

D电阻R2的电功率约为667 W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变压器原理可知原副线圈中电流的周期、频率相同,周期为0.02s、频率为50Hz,A错误;由图乙可知通过的电流最大值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其最大电压为,再根据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匝数之比可知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200V,故B错误;因为电容器有通交流、阻直流的作用,则有电流通过R3和电容器,C错误;根据正弦交流电的峰值和有效值关系并联电路特点可知电阻的电流有效值为A,电阻的电功率为,D正确; 考点:考查了理想变压器,交流电图像 【名师点睛】对于变压器需要掌握公式、,以及知道副线圈的电流以及功率决定了原线圈中的电流和功率,理想变压器是理想化模型,一是不计线圈内阻;二是没有出现漏磁现象.同时当电路中有变压器时,只要将变压器的有效值求出,则就相当于一个新的恒定电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通以恒定电流的圆形线圈1固定,另一较小的圆形线圈2从线圈1的正上方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两线圈平面始终保持平行且共轴,则线圈2从线圈1的正上方下落至线圈的正下方的过程中,从上往下看,线圈2中   

A无感应电流

B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有先是顺时针方向、后是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有先是逆时针方向、后是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Rt为金属热电阻,R1为光敏电阻,R2均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V为理想电压表,现发现电压表示数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A金属热电阻温度升高,其他条件不变

B金属热电阻温度降低,光照减弱,其他条件不变

C光照增强,其他条件不变

D光照增强,金属热电阻温度升高,其他条件不变

 

查看答案

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

B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核外电子的运动半径

C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

D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放出光子后,核外电子运动的动能将减小

 

查看答案

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A光电效应实验         B伦琴射线的发现

Cα粒子散射实验      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查看答案

利用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表面的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

B电子吸收光子后一定能从金属表面逸出,成为光电子

C金属表面的一个电子吸收若干个光子,积累了足够的能量后才能从金属表面逸出

D无论光子能量大小如何,电子吸收多个光子并积累了能量后,总能逸出成为光电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