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电学实验的核心是测电阻,当然所测的对象是不同的,有灯泡的电阻、电阻丝的电阻、电表的电阻、电源的电阻等;所用的方法也不同,有伏安法、半偏法、等效代替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伏安法,测量电路如图所示:
(1)为了减小电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如果待测电阻和电表内阻未知,可观察电表的变化;当开关由a点变到接触b点时,电流表变化显著,则开关应接在 点,测量误差较小。
(2)如果已知待测电阻和电表内阻的大约值,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进行的操作:当时,开关应接在 点。
(3)如果已知电压表内阻的准确值,则开关应接在 点测量没有系统误差。
如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盘和重物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填选项字母)。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盘和重物的牵引力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盘和重物,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盘和重物,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已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小车的加速度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填选项字母)
A.,、、、、、
B.,、、、、、
C.,、、、、、
D.,、、、、、
(4)该实验小组以测得的加速度a为纵轴,盘和重物的总重力F为横轴,作出的图像如图中图线1所示,发现图像不过原点,怀疑在测量力时不准确,他们将实验进行了改装,将一个力传感器安装在小车上,直接测量细线拉小车的力,做图如图中图线2所示,则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对于图像上相同的力,用传感器测得的加速度偏大,其原因是 。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三个相同的物体a、b、c叠放在一起,a的左端通过一根轻绳与质量为的小球相连,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小球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器皿中,水平向右的力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保持静止状态,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c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
B.物体b受到一个摩擦力,方向向左
C.桌面对物体a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撤去力F的瞬间,三个物体将获得向左的加速度
已知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为,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在传送带适当的位置放上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如图a所示),以此时为时刻记录了小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图中取沿斜面向上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其中两坐标大小),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内,物块对传送带做正功
B.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C.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
D.系统产生的热量一定比物块动能的减少量大
如图所示,BC是半径为的竖直面内的圆弧轨道,轨道末端C在圆心O的正下方,,将质量为的小球,从与O等高的A点水平抛出,小球恰好从B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由于小球与圆弧之间有摩擦,能够使小球从B到C做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B到C,小球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保持不变
B.从B到C,小球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C.A、B两点间的距离为
D.小球从B到C的全过程中,小球对轨道的压力不变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式交流电压,副线圈接一个的负载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副线圈中电压表的读数为
B.副线圈中输出交流电的频率为
C.原线圈中电流表的读数为
D.原线圈中的输入功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