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传送带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由于不同的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物体在传...

传送带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由于不同的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也有所不同。如图所示,一倾斜放置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θ=370, 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以v=2m/s的速率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行。M、N为传送带的两个端点,MN两点间的距离L=7m。N端有一离传送带很近的挡板P可将传送 带上的物块挡住。在传送带上的O处先后由静止释放金属块A和木块B,金属块与木块质量均为1kg,且均可视为质点,OM间距离L=3m。 sin37°=06,cos37°=08,g取10m/s2。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

1金属块A由静止释放后沿传送带向上运动,经过2s到达M端,求金属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木块B由静止释放后沿传送带向下运动,并与挡板P发生碰撞。已知碰撞时间极短,木块B与挡板P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木块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5。求:与挡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块B所达到的最高位置与挡板P的距离;

 

(1)1(2)1.6m 【解析】 试题分析:(1)金属块A在传送带方向上受摩擦力和重力的下滑分力,先做匀加速运动,并设其速度能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2m/s,然后做匀速运动,达到M点. 金属块由O运动到M有 L=at12+vt2 即 at12+2t2=3 ① 且 t1+t2=t 即 t1+t2=2 ② v=at1 即 2=at1 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mgcos370−mgsin370=ma ④ 由①②③式解得 t1=1s<t=2s 符合题设要求,加速度a=2m/s2 由④式解得金属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1 (2)由静止释放后,木块B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为a1,运动距离LON=4m,第一次与P碰撞前的速度为v1 a1=gsinθ-μgcosθ=2m/s2 与挡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块B以速度v1被反弹,先沿传送带向上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v,此过程运动距离为s1;之后以加速度a1继续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0,此时上升到最高点,此过程运动距离为s2. a2=gsinθ+μgcosθ=10m/s2, 因此与挡板P第一次碰撞后,木块B所达到的最高位置与挡板P的距离s=s1+s2=1.6m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个多过程问题,比较复杂,关键理清物块在传送带上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搞清摩擦力的方向,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小木块质量m1kg,长木板质量M10kg,木板与地面以及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当木板从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恒力F90 N作用时,木块以初速v04 ms向左滑上木板的右端.则为使木块不滑离木板,木板的长度l至少要多长?

 

 

查看答案

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

某同学验证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主要思路是,通过改变悬挂小钩码的质量,改变小车所受拉力,并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将每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观察图线特点。

1)实验中为使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拉力,则钩码的质量m和小车质量M应该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本实验中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测量其中x1x2x3x4x5x6。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则用Tx1x2…x6表示小车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___

3)经过6次实验,获得了6组对应的小车所受合力F、小车加速度a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得到如图所示的a-F图线。发现图线不过原点,经排查发现:并非人为的偶然误差所致,那么,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后,你认为,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       

 

查看答案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1)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        状态.

2)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  cm,劲度系数k=   N/m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相对于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则( )

A. M受静摩擦力增大

B. 物块M对车厢壁的压力不变

C. 物块M仍能相对于车厢壁静止

D. M受静摩擦力不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