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从16世纪末,随着人们对力的认识逐渐清晰和丰富,建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以下有关力的...

从16世纪末,随着人们对力的认识逐渐清晰和丰富,建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以下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的速度越大,说明它受到的外力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在改变,说明它受到的外力一定改变

C马拉车做匀速运动,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一个人从地面跳起来,说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知加速度变化,所受的外力改变.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B正确.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B。 考点:牛顿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需理解三个定律的内容;要知道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A控制变量          B理想模型

C等效代替          D科学假说

 

查看答案

如图为实验室筛选带电粒子的装置示意图:左端加速电极M、N间的电压为U1。中间速度选择器中存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匀强磁场的场强B1=10T,两板电压U2=10×102V,两板间的距离D=2cm。选择器右端是一个半径R=20cm的圆筒,可以围绕竖起中心轴顺时针转动,筒壁的一个水平圆周上均匀分布着8个小孔O1至O8。圆筒内部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B2。一电荷量为q=160×10-19C、质量为m=32×10-25kg的带电的粒子,从静止开始经过加速电场后匀速穿过速度选择器。圆筒不转时,粒子恰好从小孔O8射入,从小孔O3射出,若粒子碰到圆筒就被圆筒吸收。求:

1加速器两端的电压U1的大小;

2圆筒内匀强磁场B2的大小并判断粒子带正电还是负电;

3要使粒子从一个小孔射入圆筒后能从正对面的小孔射出如从O1进从O5,则圆筒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多大?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左端栓连物块b,小车质量M=3kgAO部分粗糙且长L=2m,动摩擦因数μ=03,OB部分光滑另一小物块a放在车的最左端,和车一起以v0=4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车撞到固定挡板后瞬间速度变为零,但不与挡板粘连已知车OB部分的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b两物块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1kg,碰撞时间极短且不粘连,碰后一起向右运动.(g=10m/s2求:

1物块ab碰后的速度大小;

2当物块a相对小车静止时小车右端B到挡板的距离;

3当物块a相对小车静止时在小车上的位置到O点的距离

 

查看答案

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如图甲所示,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作用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如图乙所示,求两次力之比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钩码和木块组成系统的动能定理。实验中,木块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f。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组某些成员认为:

A.连接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012 V的低压直流电源

B.实验时,木块与钩码的质量一定要满足M远大于m

C.实验时,需要考虑到摩擦阻力

D.实验时,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打点,再释放木块让钩码拉着木块拖着纸带运动

你认为以上合理的是______。(填写相应的字母)

2)如图2所示是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得到的一条纸带,OABCDE为打点计时器连续打的六个点(O为打下的第一点)。用刻度尺测出OD的距离为s,则D点的速度为_________。(用sf表示)

3)木块从静止释放滑行s距离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