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从倾角θ=370的斜面上的A点静止下滑,A与斜面间动...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从倾角θ=370的斜面上的A点静止下滑,A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1=025A到斜面底端B的长度x=25m;A通过一段很小的平滑曲面(速度大小不变)到达光滑的平台,紧挨平台且与平台等高的水平传送带,水平段长L=6m,皮带轮轴心固定且顺时针转动,传送带在皮带的带动下以恒定的速度v匀速运动,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g=10m/s2,(sin370=06cos370=08)求:

1)小物块滑到斜面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v1

2)若传送带的速度v=05m/s,物块滑到水平段最右端C点时的速度vC

3)若传送带的速度v/=2m/s,物块滑到水平段最右端C点时的速度v/C

 

(1)5m/s(2)1m/s(3)2m/s 【解析】试题分析:(1)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由牛顿定律可得: 由运动公式:v12=2a1x 解得v1=5m/s (2)在传送带上有: 若物体一直减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设为v0,由v12-v02=2a2L可得 v0=1m/s 由v0>v可得vC=v0=1m/s (3)可得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注意搞清传送带在不同速度下物体的运动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质量为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处,AB间距L=15m,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大小为F=60N,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0斜向下的力推此物体,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sin370=06cos370=08,取g=10m/s2)求:

1)在力F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

2)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查看答案

质量为01kg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t图线如图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反弹,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2/3.该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取g=10m/s2,求: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最大高度h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轨道保持平行

B.在调节轨道倾斜度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有砝码的砝码盘通过定滑轮拴到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增减木块上砝码改变木块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解木板的倾斜度

 

2)为使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质量   木块和木块上钩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3)某次实验,保持木块所受的合外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木块在相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a-m图像如图甲所示,由于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确定,因此不能确定am成反比,紧接着该同学做了图像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因此可判断出a     比,即am成反比;

根据图像可以得到物体受到的外力为      N

 

查看答案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尽可能使两分力的夹角大些

B.尽可能使两分力相差的大些

C.尽可能使两分力与纸面平行

D.尽可能使橡皮条长些

 

查看答案

在下图所示的a-F图像中,实线甲和乙分别表示在两地,各自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匀加速提升重物时,重物的加速度a的大小与拉力F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由图可以判断甲地的重力加速度    乙地的重力加速度,甲地的重物质量     乙地的重物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