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铀核()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铅核(),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铀核()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铅核(),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5,n=4

B. 铀核()的比结合能比铅核()的比结合能小

C. 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小于铀核()的结合能

D. 铀核()衰变过程的半衰期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B 【解析】A、衰变方程为: ,则:,解得:, 又:,得:,故选项A错误; B、衰变后的产物相对于衰变前要稳定,所以铀核衰变成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铀核的结合能,故B正确,C错误; D、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环境的温度、压强等无关,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半圆,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n=

①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有一部分光不能从上表面射出,则不能从上表面射出的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

②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相距 R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时间.

 

查看答案

一列简谐横波沿z轴正方向传播,在t秒与(t+0.2)秒两个时刻,x轴上(-3 m,3 m)区间的波形完全相同,如图所示为£秒时刻的波形图.并且图中M、N两质点在t秒时位移均为2.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0.1)秒时刻,x= -2 m处的质点位移大小一定是    5 cm

B. 质点M随波一起沿z轴正方向传播

C. 从t秒时刻起,x=2 m处的质点比x=2.5 m的质点先回  到平衡位置

D. 从t秒时刻起,在质点M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恰好到达波峰

E. 从t秒时刻起经过0.15 s,x=l m处的P点通过的路程可能为45 cm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上端开口,管内有一部分水银封住密闭气体,上管足够长,上、下管的截面积分别为S1=3 cm2、S2 =6 cm2.封闭气体初始温度为27℃,乙图为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过

程中气体压强随体积变化的图线.

 

①求封闭气体初始状态在管中的长度L;

②若缓慢升高气体温度,升高至多少方可将所有水银全部压入细管内.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B. 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C. 一定质量的0℃的水的内能大于等质量的O℃的冰的内能

D. 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排斥而产生的

E. 一些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18 kg的木板,其右端恰好和光滑圆弧轨道AB的底端等高对接,木板右端有一质量m0=3kg的物体C(可视为质点),已知圆弧轨道半径R=0.9 m.现将一质量m=6 kg的小滑块P(可视为质点)由轨道顶端A点无初速释放,小滑块滑到B端后冲上木板,  并与木板右端的物体C粘在一起,沿木板向左滑行,最后恰好没有从木板左端滑出.已知小滑块p与  木板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25,物体c与木板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2=0.5,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0.1,取g=10 m/s2.求:

  (l)小滑块到达B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

  (2)小滑块P与C碰撞结束时共同速度大小;

  (3)木板的长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