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体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C.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B 【解析】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故A正确; B、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磁通量不变,不会出现感应电流,故B错误; C、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很好地解释了磁化现象,故C正确;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故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如图所示,以水平地面建立x轴,有一个质量为m=1kg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2kg的长木板上,木板长L=11.5m.已知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µ1=0.1m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µ2=0.9(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mM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向右运动,已知木板的左端A点经过坐标原点O时的速度为v0=10m/s,在坐标为x=21m处的P点有一挡板,木板与挡板瞬间碰撞后立即以原速率反向弹回,而木块在此瞬间速度不变,若碰后立刻撤去挡板,g10m/s2,求:

1)木板碰挡板时的速度V1为多少?

2)碰后Mm刚好共速时的速度?

3)最终木板停止运动时AP间距离?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宽度为L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导轨的两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所在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根质量m的导体棒MN放在导轨上与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的有效电阻也为R,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导体棒MN的初始位置与导轨最左端距离为L,导轨的电阻可忽略不计。

(1)若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定拉力F拉动导体棒沿导轨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导体棒与导轨垂直,求导体棒最终的速度;

(2)若导体棒的初速度为v0,导体棒向右运动L停止,求此过程导体棒中产生的热量;

(3)若磁场随时间均匀变化,磁感应强度BB0kt(k>0),开始导体棒静止,从t=0时刻起,求导体棒经过多长时间开始运动以及运动的方向。

 

查看答案

平行金属板AB的间距为d,板间加有随时间变化的电压,如图20所示。设U0T为已知,A板上孔O处有静止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其电荷量为q,质量为m。在t=0的时刻受AB间电场力的作用而加速向B板运动,途中由于电场方向反向粒子又向O处返回,为使tT时粒子恰好又回到O点,则:

(1) 的比值应满足什么条件?

(2)粒子返回O点时动能多大?

(3)为使带电粒子在由AB运动过程中不碰到金属板,求U0满足的条件。

 

查看答案

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1 kg的小球A以2.0 m/s的速度与同向运动的速度为1.0 m/s、质量为2 kg的大小相同的小球B发生正碰,碰撞后小球B以1.5 m/s的速度运动。求:

碰后A球的速度;

碰撞过程中A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查看答案

图示是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 的关系图象,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若入射光的频率为0,则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