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直线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 B. 物体做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直线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    B. 物体做曲线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变化    C. 物体做平抛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    D.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化

 

C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做直线运动,所受的合力不一定为零,例如自由落体运动,选项A错误;物体做曲线运动,所受的合力不一定变化,例如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选项B错误;物体做平抛运动,加速度是恒定的,则根据可知,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选项C正确;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变化,故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选项D错误;故选C. 考点:曲线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各种运动的规律及其条件的理解,掌握好各种运动的特点这道题就可以解决了;关键掌握:曲线运动的方向一定是变化的,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不共线,并注意掌握两种特殊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及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B.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 曲线运动一定是加速度变化的运动

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

在图甲中,加速电场AB板水平放置,半径R0.2 m的圆形偏转磁场与加速电场的A板相切于N点,有一群比荷为5×105 C/kg的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M点处由静止释放,经过电场加速后,从N点垂直于A板进入圆形偏转磁场,加速电场的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每个带电粒子通过加速电场的时间极短,可认为加速电压不变. 时刻进入电场的粒子恰好水平向左离开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粒子的电性;

(2)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何时释放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是多少3)

 

查看答案

一平板车,质量M100 kg,停在水平路面上,车身的平板离地面的高度h1.25 m,一质量m50 kg的物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车尾端的距离b1.00 m,与车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如图所示,今对平板车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500N,使车向前行驶,结果物块从车板上滑落.不计路面与平板车间以及轮轴之间的摩擦,取g10 m/s2

(1)物块刚离开车板的时刻,车向前行驶的距离s0为多少?

(2)求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的水平距离s为多少?

 

查看答案

用下列器材测量电容器的电容:

一块多用电表,一台直流稳压电源,一个待测电容器(额定电压16V),定值电阻R1(阻值未知),定值电阻R2=150Ω,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次数

实验步骤

第1次

用多用电表的“挡测量电阻R1,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

将电阻R1等器材按照图乙正确连接电路,将开关S与1端连接,电源向电容器充电。

将开关S掷向2端,测得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丙中的实线a所示。

第2次

用电阻R2替换R1,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②③,测得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丁中的某条虚线所示。

说明:两次实验中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恒定且相同。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电阻R1的测量值为_______Ω。

(2)第1次实验中,电阻R1两端的最大电压U=_________V。利用计算机软件测得i-t曲线和两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为42.3mAS,已知电容器放电时其内阻可以忽略不计,则电容器的电容为C=_______F

(3)第2次实验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应该是图丁中的虚线________(选填“b”、“c”或“d”)。

 

查看答案

某同学欲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其实验步骤如下:

(1)该同学将斜面倾角调整为θ,释放滑块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纸带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且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由此可计算出滑块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已知当地的重力如速度大小为g,该同学利用其学习的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写出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表达式μ=________

(3)由于在实验时没有考虑滑块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及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你认为该同学测得的动摩擦因数与真实值相比应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