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D.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D 【解析】A、太阳内部有大量的氢核,太阳内部温度极高,满足氢核发生聚变的条件,所以A错误; B、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故B错误;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即改光的波长太长,故C错误; D、根据,轨道半径增大,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势能增大;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聚变和裂变反应、玻尔理论以及能级等知识点,关键掌握这些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及理清一些物理学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υ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υ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  )

A. 辐射光子能量为2﹣hυ1

B. 辐射光子能量为1+hυ2

C. 吸收光子能量为2﹣hυ1

D. 吸收光子能量为1+2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所发出的光的波长最

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且均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

C.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60eV

D.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所发出的光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且使光电子获得最大初动能

 

查看答案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B.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

C.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α粒子的散射实验

B.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意义在于使人类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C. 在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传感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在两滑块相碰的端面上装不装上弹性碰撞架,不会影响动量是否守恒

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增加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

C.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D. 正负电子对湮灭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核物理技术.一对正负电子对湮灭后生成光子的事实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