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质量M=3.0 kg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1.0 kg的小木块A.现以地面为参照系,给A和B以大小均为4.0 m/s的初速度,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并没有滑离木板B.站在地面的观察者看到在一段时间内小木块A正在做加速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的某时刻木板B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 2.4 m/s B. 2.8 m/s
C. 3.0 m/s D. 1.8 m/s
静止在水面上的船,其身长为L、质量为M,船头紧靠码头,船头有一固定木板伸出船身,现有质量为m的人从船尾走向码头,要使人能完全上岸,则木板伸出部分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A. mL(M+m) B. mL(M-m)
C.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6次α衰变和3次β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Pb
B. 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的光子
C. 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红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
D. 发生衰变,经过3个半衰期,剩下的占开始时的
A、B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其中一个放出α粒子,另一个放出β粒子,α与β粒子的运动方向跟磁场方向垂直,图中A、B、C、D分别表示α粒子,β粒子以及两个剩余核的运动轨迹( )
A. A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B. B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
C. B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D. A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元电荷的数值
B.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 费米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 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判断,其本质是带负电粒子流并求出了该种粒子的电荷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反应方程 92238U→ 90234U+24He属于裂变
B.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学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 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
D. 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可缩短其半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