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该同学在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2甲所示,读数为______ ,则该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____ 。如果测得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加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实验过程中先测摆长后测周期)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线长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与T的数据,再以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则重力加速度__________。(用表示)
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
②按照如图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仍从斜槽顶端A处静止开始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没有放m2时,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m1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________点;
(2)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_________,则说明碰撞中动量是守恒的;
(3)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再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如图,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振幅为2cm,波速为2m/s.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质点a、b的平衡位置相距0.4m(小于一个波长),当质点a在波峰位置时,质点b在x轴下方与x轴相距1cm的位置.则
A. 此波的周期可能为0.6s
B. 此波的周期可能为1.2s
C. 从此时刻起经过0.5s,b点可能在波谷位置
D. 从此时刻起经过0.5s,b点可能在波峰位置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它在传播过程中先后到达相距4.0m的两个质点a、b。从质点a开始振动的瞬间计时,a、b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和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列简谐横波的波长一定为8m
B. 此列简谐横波可能的传播速度为m/s,其中n=0、1、2、3、……
C. 此列简谐横波从质点a传播到质点b的时间段内,质点a振动经过的路程为2cm
D. t=1s时刻,质点a向下振动,而质点b向上振动
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两列波的速度大小均为v=0.4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cm。图示图象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该时刻平衡位置处于x=0.2m和x=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量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质点P、Q都首先沿y轴正方向运动
B. 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C. 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D. t=0.75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有关近代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1g碘131经过64天后未衰变的为
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不牢固,原子核越不稳定
C. 铀235的裂变方程可能为
D.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再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频率一定不会大于吸收光子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