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两个导热的圆筒底部有一条细短管连通,圆筒内装有约20 cm深的水银,K为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左侧大圆筒的横截面积S1=800 cm2,水银面到圆筒顶部的高度H=115 cm,水银上方是空气,空气的压强P1=100 cmHg,室温t1=27℃。左侧圆筒中竖直放置一根托里拆利管,管的横截面积远小于两圆筒的横截面积,托里拆利管中水银上方有氮气,氮气柱的长度L1=20 cm,水银柱的高度L2=70 cm。右侧小圆筒的横截面积S2=100 cm2,一个活塞紧贴水银放置。已知大气压强P0=75 cmHg。求:
(ⅰ)若环境温度缓慢升高60℃,左侧圆筒内空气的压强变为多大?
(ⅱ)在环境温度为60℃时,用力控制右侧圆筒中活塞,打开阀门K,使活塞缓慢升高h1=40 cm后固定,则托里拆利管中氮气柱的长度最终变为多大?(结果可以带根号)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上午十时,教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子和氧气的分子平均动能是相同的
B.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C. 水中的水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杂乱无章的运动,当两个水分子运动到适当的位置使分子力为零时,它们具有的分子势能一定最小
D. 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发生等温膨胀时,可能会向外散热
E. 熵增加原理说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B,右端固定一沙箱,沙箱上连接一水平的轻质弹簧,小车与沙箱的总质量为M=2kg。车上在与沙箱左侧距离S=1m的位置上放一质量为m=1kg小物块A,物块A与小车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仅在沙面上方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E=2×103V/m。当物块A随小车以速度v0=10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距沙面H=5m高处有一质量为m0=2kg的带正电q=1×10-2C的小球C,以u0=10m/s的初速度水平向左抛出,最终落入沙箱中。已知小球与沙箱的相互作用时间极短,且忽略弹簧最短时的长度,并取g=10m/s2。求:
(1)小球落入沙箱前的速度u和开始下落时与小车右端的水平距离x;
(2)小车在前进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值弹性势能EP;
(3)设小车左端与沙箱左侧的距离为L,请讨论分析物块A相对小车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其与小车摩擦产生的热量Q与L的关系式。
如图甲所示,边长L=2.5m、质量m=0.5kg的正方形金属线框,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整个装置处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0.8T的匀强磁场中,它的一边与磁场的边界MN重合。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线框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经过5s被拉出磁场区域,此过程中利用电流传感器测得线框中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在这过程中:
(1)由图乙可得出通过线框导线截面的电荷q= C, I与t的关系式是: ;
(2)求出线框的电阻R;
(3)试判断说明线框的运动情况,并求出水平力F随时间t变化的表达式。
根据如图甲电路,可以测出定值电阻R0 的阻值以及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图中R 是电阻箱(0~999.9 Ω),两个电表都是相同的电压表(分别用V1 和 V2 表示,对应的示数分别为U1、U2)。
(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图甲中实物连接电路所对应的电路图(原理图)__________;
(2)接通电源进行实验,调节电阻箱R,当其各旋盘位置及两电表(没有标出刻度值)示数如图乙所示。可读得电阻箱的阻值R=___,已知此时V1的读数为U1=2.60V时,则V2的读数应该为U2=___V, 可求得定值电阻 R0=___(此空保留 3位有效数字);
(3)测出R0后,再次调整电阻箱R,改变并记录多组的(R,U1,U2)值。A、B两位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画出如下图丙中的(A)、(B)图线。
假设图中的纵截距和横截距均已得出(即图中a1、a2和b1、b2为已知),则由图线(A)可得出电源电动势E =___;由图线(B)可得出电源内电阻r =___。
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利用DIS 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 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 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并可沿固定的圆弧形轨道移动。B 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一轻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 点构成支架,调整使得O 点位于圆弧形轨道的圆心处,保持杆沿水平方向。随后按如下步骤操作:
① 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 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 用另一绳在O 点悬挂住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读数;
④ 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 角,重复上述步骤①②③④,得到图示数据表格a。
(1)根据表格a,可知A 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的力____(填“F1”或“F2”),
并求得钩码质量为__kg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换用不同钩码做此实验,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数据表格b。则表格b 中30°所对应的F2 空缺处数据应为__N;
(3)实验中,让A 传感器沿圆心为O 的圆弧形(而不是其它的形状)轨道移动的主要目的是(单选):___
A.方便改变A 传感器的读数
B.方便改变B 传感器的读数
C.保持轻杆右端O 的位置不变
D.方便改变细绳与杆的夹角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