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往往需要进行多次轨道调整,如图所示,某次发射任务中先将卫星送至近地轨道,然后再控制卫星进入椭圆轨道,最后进入预定圆形轨道运动。图中O点为地心,A点是近地轨道和椭圆轨道的交点,B点是远地轨道与椭圆轨道的交点,远地点B离地面高度为6R(R为地球半径)。设卫星在近地轨道运动的周期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控制卫星从图中低轨道进入椭圆轨道需要使卫星减速
B. 卫星在近地轨道与远地轨道运动的速度之比为
C. 卫星在近地轨道通过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椭圆轨道通过A点时的加速度
D. 卫星从A点经4T的时间刚好能到达B点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8 s末,甲、乙两车相遇
B. 甲车在0~4s内的位移小于乙车在4~8s内的位移
C. 4 s末,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
D. 在0~8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轻核聚变反应方程中,X表示电子
B. 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C. 分别用红光和紫光照射金属钾表面均有光电子逸出,紫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
D. 基态的一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n = 3激发态后,可能发射2种频率的光子
[物理——选修3–4]
(1)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物理——选修3–3]
(1)氧气分子在0℃和100℃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
B.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
C.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 ℃时的情形
D.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
E.与0 ℃时相比,100 ℃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 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
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1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0,在油滴处于位置A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一段时间t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再持续同样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B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油滴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2)求增大后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保证后来的电场强度比原来的大,试给出相应的t1和v0应满足的条件。已知不存在电场时,油滴以初速度v0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恰好等于B、A两点间距离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