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

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在AB两点固定两个光滑定滑轮,用一个轻绳跨过两滑轮悬挂钩码组N1N2,用另一轻绳CO点打一结,悬挂钩码组N3,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记录各组钩码个数,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可以完成实验的是(   )

A.钩码的个数N1=2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3N2=3N3=4

C.钩码的个数N1=4N2=4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8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必须的一个步骤是(   )

A.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用刻度尺测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你认为甲、乙两图比较合理的是     图。(填

 

(1)BC(2)A(3)甲 【解析】试题分析:(1)对O点受力分析;OA OB OC分别表示三个力的大小,由于三共点力处于平衡,所以OC等于OD.因此三个力的大小构成一个三角形.A组:2、2、4和D组:3、4、8不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AD错误.B组:3、3、4和C组:4、4、4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能处于平衡.故BC正确.故选BC. (2)为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要做好记录,是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记录砝码的个数和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故A正确,BC错误.故选A. (3)以O点为研究对象,F3的是实际作用效果在OC这条线上,由于误差的存在,F1、F2的理论值要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故甲图符合实际,乙图不符合实际.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解题时要掌握实验的原理及实验步骤,掌握三力平衡的条件,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同时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是从力的图示角度去作图分析,明确“理论值”和“实际值”的区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a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g=10m/s2,则(    )

A.当F=8N时,滑块的加速度为2m/s2

B.小滑块的质量m=4kg

C.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D.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一定可以表示为F=6t (N)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

A. 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 F=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

C. F=6μmg时,A的加速度为2μg

D.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

 

查看答案

一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块运动的速度v-t图象如图乙所示,6s后的速度图象没有画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滑动时受的摩擦力大小是6N

B. 物块的质量为2kg

C. 物块在6~9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1m/s2

D. 物块在9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4m/s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木块P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PQ接触面的倾角为θ,现在Q上加一水平推力F,使PQ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Q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为2mg

B. Q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μ=

C. PQ之间光滑,则加速度a=gtanθ

D. 地面与Q间的滑动摩擦力随推力F的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N

B. 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N

C.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都将减小

D.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都将增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