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某同学按照正确操作选的纸带如图 ,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打点频率为50Hz,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重锤的质量为m =0.1kg,重力加速度g =9.80m/s2。根据以上数据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J ,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_ J。(要求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起始点O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为纵轴,以下落高度h为横轴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线。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则图线斜率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实验中摩擦不可避免,纸带越短克服摩擦做功越小,因此,实验选取纸带越短越好
B.实验中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C.测出重物下落时间t,通过v =gt计算出瞬时速度
D.若纸带前面几点较为密集且不清楚,可以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合理选取一段打点比较清晰的纸带,同样可以验证
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
(1)按图摆好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M=0.20kg,钩码总质量m=0.05kg.
(2)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f=50Hz),然后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
(3)他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如图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厘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距离分别为d1=0.041m,d2=0.055m,d3=0.167m,d4=0.256m,d5=0.360m,d6=0.480m…,他把钩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10m/s2)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第5点合力做功W=_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用正确的公式Ek=________(用相关数据前字母列式)把打下第5点时小车的动能作为小车动能的改变量,算得Ek=0.125J.
(4)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通过反思,他认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钩码质量太大,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B.钩码质量太小,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C.没有平衡摩擦力,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D.没有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距离也是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
如图,一长为L的轻质细杆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 (可视为质点)相连,另一端可绕O点转动,现使轻杆在同一竖直面内作匀速转动,测得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为gL
B.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 当轻杆转到水平位置时,轻杆对小球作用力方向斜向上与半径成45°角
D. 轻杆在匀速转动过程中,轻杆对小球作用力的最大值为mg
如图所示,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A、赤道上空的近地卫星B、地球同步卫星C,它们的运动都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比较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三者的周期关系为TA<TB<TC
B. 三者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A>aB>aC
C. 三者角速度的大小关系为ωA=ωC<ωB
D. 三者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A<vC<vB
如图所示,小物块位于半径为R的半球顶端,若给小物块以水平初速度v0时,物块对球顶恰无压力,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块将沿球面下滑运动
B. 物块落地时水平位移为
C. 初速度
D. 物块落地速度方向与地面成45°
物体在5个恒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现突然撤去其中的一个力,在这以后物体的运动可能是(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匀速圆周运动
C. 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