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x轴上方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带电粒子X第一次从x轴上的P1点以一定的速度进入磁场。已知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且与x轴正方向成600角,粒子穿过y轴正半轴的P2点时方向沿一x方向,粒子X从x轴上的P3点离开磁场。该带电粒子X第二次以相同的速度仍从P1点进入磁场,经过P2点时与一个静止的不带电的粒子Y发生正磁并立即结合为一个整体Z继续运动,离开磁场时经过x轴上的P4点。已知粒子X和粒子Y质量均为m,两个粒子的重力均不计。求:
(1)两次粒子离开磁场的位置P3、P4之间的距离d
(2)粒子第一次与第二次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之比
图甲为小马同学测量一节干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为用毫安表改装成双量程电压表的电路.
(1)器材:
①毫安表的内阻为150Ω,满偏电流为3mA;R1和R2为定值电阻,R1=850Ω.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压表量程为15V,则定值电阻R2= Ω;
②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2Ω);
③两个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分别为10Ω和800Ω,应选最大阻值为 Ω的滑动变阻器.
(2)实验步骤:
①按照原理图连接电路;
②开关S2拨向c,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移动到最左,闭合开关S1;
③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1和毫安表的示数I2.
(3)数据处理:
①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画成了图乙所示的图象;
②由图象得电源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小牛同学认为,可以在画图象的时候以I2为纵轴,为横轴,这样可以从理论上消除由于电压表分流带来的系统误差。请你从实际测量的角度评价一下这样做有无实际意义(已知电流表A的刻度盘上最小一格是0.02A);
科考队在玛雅文化发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发现了一些散落在平整山坡上非常规则的不明圆柱体,有科学家认为是外星人带着玛雅人离开时留下的.于是对其力学性质进行研究,下表为其形变量x与所施加拉力F关系的实验数据
F/N | 0.5 | 2 | 4.5 | 8 | 12.5 | 18 |
X/mm | 1 | 2 | 3 | 4 | 5 | 6 |
(1)试猜想此不明圆柱体施加拉力F与其形变量x的关系___________;
(2)如果想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画出下列哪种图象最能直观准确的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______。
A.F﹣x图象 B.F﹣x2图象 C.F2﹣x图象 D.F2﹣x2图象.
如图,POQ是折成600角的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关于竖直轴线对称, ,整个装置处在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的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B=1-8t(T)。一质量为1kg、长为L、电阻为、粗细均匀的导体棒锁定于OP、OQ的中点a、b位置.当磁感应强度变为B1=0.5T后保持不变,同时将导体棒解除锁定,导体棒向下运动,离开导轨时的速度为v=3.6m/s。导体棒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体棒解除锁定前回路中电流的方向是aboa
B. 导体棒解除锁定前回路中电流大小是
C. 导体棒滑到导轨末端时的加速度大小是7.3m/s2
D. 导体棒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是2.02J
1772年,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在论文《三体问题》指出:两个质量相差悬殊的天体(如太阳和地球)所在同一平面上有5个特殊点,如图中的L1、L2、L3、L4、L5所示,人们称为拉格朗日点.若飞行器位于这些点上,会在太阳与地球共同引力作用下,可以几乎不消耗燃料而保持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若发射一颗卫星定位于拉格朗日L2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卫星绕太阳运动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等
B. 该卫星在L2点处于平衡状态
C. 该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D. 该卫星在L2处所受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合力比在L1处大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远距离输电。由于输电线太长,他将每 100 米导线卷成一卷,共卷成 8 卷来代替输电线路(忽略输电线路的自感作用)。第一次直接将输电线与学生电源及用电器相连,测得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 P1。第二次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输电,其中理想变压器 T1 与电源相连,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n1:n2,理想变压器 T2 与用电器相连,测得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 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后二次实验都可用于研究远距离直流输电
B.实验可以证明,减小输电电流能减小远距离输电的能量损失
C.若输送功率一定,则P2:P1=n12:n22
D.若输送功率一定,则P2:P1=n1: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