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秤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秤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的直边水平,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量角器的圆心O的正上方A处,另一端系绳套1和绳套2.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弹簧秤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 O处,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

2).弹簧秤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处,此时绳套1沿0o方向,绳套2沿120o方向,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

3).请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第(2)步操作中绳套1拉力的大小 =_______;若_____,即可初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4).将绳套10o方向缓慢转动到60o方向,同时绳套2120o方向缓慢转动到180o方向,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保持绳套1和绳套2的夹角120o不变. 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

A.逐渐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① ②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2)A 【解析】(1)根据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F1′=Ftan30°=F, 通过比较F1和F1′,在误差范围内相同,即则可初步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两个绳套在转动过程中,合力保持不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绳套1的拉力大小逐渐增大,故A正确.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f =50Hz试问:

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小车必须具有一定的初速度

C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质量

D.必须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如图乙所示,ABCDEFG是刚打好的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从图乙中可读得s6=________cm,计算F点对应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为vF=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v2-2s图线(v为各点的速度大小),由图线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有一个光滑圆柱体A夹在平板B与竖直墙壁之间,平板通过铰链与底座C相连,底座左端与液压器D相连.通过调节液压器的高度可以改变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 A的重力为GBCD的总重力也为G.底座C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μ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总等于2μG

B. θ角增大时,地面对C的摩擦力一直在增大

C. 要保持底座C静止不动,应满足tanθ2μ

D. 若保持θ=45°不变,圆柱体的重力增大G,仍要保持底座C静止,则G的最大值为

 

查看答案

嫦娥二号绕月卫星于20101011859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二号新开辟了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再进入距月面约h1×105 m的圆形工作轨道,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题目条件可知月球的平均密度为

B. 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

C. 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的绕行速度大小为

D. 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查看答案

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相距6 m,从此刻开始计时,乙做初速度大小为12m/s,加速度大小为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位移-时间(st图象如图所示(06s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一部分,6s12s是直线,两部分平滑相连),则在012 s内关于两车位置关系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4 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

B. t4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C. 012 s内两车有两次相遇

D. 012 s内两车有三次相遇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方框表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站中的一个实验室,质量为m、受地球的吸引力为G的物体A放在P平面上,引力G的方向与P平面垂直。设物体A与P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现在A物体上加一个沿P平面方向的力F,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室观察到A物体的加速度为

B.实验室观察到A物体的加速度为

C.A物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

D.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