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A. T B. T C. T D. T
如图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固定一个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sinθ
B. 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零
C. A、B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为gsinθ
D. A、B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mgsinθ
如图所示的四条实线是电场线,虚线表示等势面,四条电场线聚于点O,A、B、C、D分别是四条电场线上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点一定有一个正点电荷
B. C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C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C. A、D两点的场强大小不一定相等,但将一个电荷由A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D. 若将一个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时电场力做正功,则将一个负电荷由A点移到C点时电场力做负功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体静置在水平地面上.用恒力F推斜面体上的物块,物块恰好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始终静止不动.已知物块的质量为m,斜面体质量为M,恒力F与斜面的夹角为β,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
A. 斜面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物块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B. 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α+β)
C. 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α
D. 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为(M+m)g+Fsinβ
下列有关物理学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B. “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就要做功”,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C.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
D. 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板长L=8 cm,两板间距离d=8 cm,A板比B板电势高300 V,一带正电的粒子带电量q=10-10 C,质量m=10-20 kg。沿电场中心线OR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v0=2×106 m/s,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经过界面 MN、PS间的无电场区域后,进入固定在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区域(设界面PS右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受界面影响,界面MN、PS垂直中心线OR),已知两界面MN、PS相距为12 cm,O点在中心线上距离界面PS为9 cm处,粒子穿过界面PS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bc上。 (静电力常数k=9×109 N·m2/C2,sin370=0.6,cos370=0.8)
求(1)在图上粗略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
(2)粒子穿过界面MN时偏离中心线RO的距离y和到达PS界面时离D点的距离Y分别是多少?
(3)确定点电荷Q的电性并求其电量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