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长为9l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作顺时针转动,紧邻传送带的右端放置一长为...

如图所示,长为9l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作顺时针转动,紧邻传送带的右端放置一长为6.5l滑板,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滑板的上表面与传送带处在同一水平面。在距滑板右端一段距离处固定一挡板C。一质量为m的物块被轻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A点),物块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到达B点后滑上滑板,滑板在物块的怍用下运动到C处撞上档板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滑板的质量M=2m,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取g。求:

1)求物块在传送带的作用下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v

2)若物块和滑板共速时,滑板恰与挡板C相撞,求开始时滑板右端到C的距离L

3)若滑板右端到挡板C的距离为L(己知),且l≤L≤5l,试求【解析】

 a. 若物块与滑板共速后,滑板撞上挡板C,则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物块撞上档板C的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b. 若物块与滑板共速前,滑板撞上挡板C,则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物块撞上档板C的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并求出物块到C时速度的最大值。

 

(1) (2)2l (3)a. b. 【解析】(1)设物块到达B点的速度为v B,对物块从A到B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所以物块一直加速,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假设物块与滑板达到共同速度v时,物块还没有离开滑板,对物块与滑板,由动量守恒,有 ③ 设物块在滑板上运动的距离为s1,由能量守恒得 ④ 联立解得s1=6R<6.5R ⑤     即达到共同速度v时,物块不会脱离滑板滑下。 设此过程滑板向右运动的距离为s2,对滑板由动能定理得 ⑥ 解得s2=2l (3)讨论:①当l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会随纬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已知地球表面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在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引力常量为.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求:

1)质量为的物体在地球北极所受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大小.

2)地球的半径.

3)地球的密度.

 

查看答案

一长度为L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P为地面上的一点,OP两点的连线与水平地面垂直。若小球恰好能在竖直平面内绕 O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小球做圆周运动过程中,第一次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A的瞬间剪断细线,第二次在小球运动到最低点B的瞬间剪断细线,若两次小球的落地点到P点的距离相等,求O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物体1、物体3的质量均为m=1kg,质量为M=2 kg、长度为L=1.0m的长木板2与物体3通过不可伸长轻绳连接.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设长板2到定滑轮足够远,物体3离地面高H=6.5m,物体1与长板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长板2在光滑的桌面上从静止开始释放,同时物体.(视为质点)在长板2的左端以的初速度开始运动.求:

(1)长板2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通过计算说明物体1是否会从长木板2的右端落下?

(3)当物体3落地时,物体1在长板2上的位置.

 

查看答案

为了使航天员能适应失重环境下的工作和生活,国家航天局组织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时创造出了一种失重环境。航天员乘坐在总质量m=5×104kg的训练飞机上,飞机以200 m/s的速度与水平面成30°倾角匀速飞升到7 000 m高空时向上拉起,沿竖直方向以v0=200 m/s的初速度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g,当飞机到最高点后立即掉头向下,沿竖直方向以加速度g做匀加速运动,这段时间内便创造出了完全失重的环境。当飞机离地2 000 m高时,为了安全必须拉起,之后又可一次次重复为航天员提供失重训练。若飞机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F=kv(k=900 N·s/m),每次飞机速度达到350 m/s后必须终止失重训练(否则飞机可能失控)。求:(整个运动过程中,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均取10 m/s2)

(1)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2)飞机从最高点下降到离地4 500 m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与质量的小球B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角的力,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g=10m/s2。求: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当角为多大时,力F使球和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的拉力最小?最小拉力为多少?(只要求写出角度的函数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困难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